2011年首季樓市的成交量逐月穩步上升,但進入第2季度後,隨著按揭利率開始出現變化,加上政府續推穩定樓市的政策,按月成交量亦呈現較大的波動。反映住宅及其他各類物業成交的物業臨時買賣合約數目,自3月份的13,838宗跌至4月份的10,583宗,5月份反彈至12,764宗,但在6月份再跌至11,919宗。
DTZ戴德梁行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陶汝鴻指出,3月中開始,香港多家主要銀行調高新造拆息按揭計劃的息率,已令部分買家轉向觀望,加上政府再推出樓市穩定措施,令觀望氣氛更濃。回顧2011年上半年,物業臨時買賣合約的總數為71,868宗,較去年同期跌8.6%;第2季度成交量較第1季度跌3.7%,而6月份的按月跌幅更大,達6.6%,反映政府正積極為樓市降溫。
香港中小型住宅的價格,截至6月份已錄得25.1%的按年升幅,上半年間的升幅為12.5%,第2季度則較上季升1.7%。然而經過長時間上升後,隨著近期成交量下跌,樓價於6月份開始鬆動。以太古城單位為例,其高峰平均呎價是5月份錄得的9,800港元,但至6月份輕微回落1%至9,700港元,7月的呎價再按月回落1.5%至9,550港元。
豪宅價格過去1年的升勢更急,截至6月份的按年升幅高達29.3%,2011年上半年間的升幅為13.3%,第2季度則較上季升3.1%。豪宅價格亦因近期成交放緩而趨向平穩,以禮頓山單位為例,平均呎價於5月升至高峰水平的27,500港元後,於6月及7月橫行。
最近香港政府引述數字表示,引入額外印花稅後,2011年4月份只有72宗確認人轉售(「摸貨」),較去年首11個月的每月平均約320宗,下跌了78% 。陶汝鴻說:「從2009年4月到本年6月,本港物業市場已經連續27個月錄得每月成交量在10,000宗以上。政府的措施剔除了部分炒家後,市場仍然持續地錄得較大的成交量,反映出樓宇需求主要來自自住買家,而且相當穩固。」
政府於6月份再循增加土地供應及加強銀行體系的風險管理兩方面,冀令樓市降溫,措施包括在7月至9月期間,以拍賣或招標方式出售8幅住宅用地;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亦宣布多項收緊住宅按揭成數的措施,這已是過去20個月內,金管局第四次收緊住宅按揭成數。陶汝鴻說,加上2010年11月推出的額外印花稅,香港政府本輪降溫措施力度之大,為近年所罕見。
連番措施剛好在銀行開始調整按揭息率時推出,買家的每月供款亦因而增加。戴德梁行認為,新造拆息按揭計劃中銀行同業拆息的定價基準已從0.65%調高至1.8%,令每月供款較前增加了12%。因此,當利率上升時,買家的供款負擔將會加重,這或會影響樓市氣氛和交投量。
陶汝鴻續稱:「政府連番推出為樓市降溫的措施,對買家入市的態度以至實際的購買力,都會造成影響。更重要的是,措施頻密的推出,讓買家對未來樓市發展的形勢更不確定。政策既能在某程度上遏制炒風,也當因應市場變化、環球利率變動及其他經濟因素而靈活施行,以免市場在政策及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