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住宅市場前景依舊樂觀,購買力將流向限制較少、並正進行城市化的二線及三線城市。

【MyGoNews 林承志/台北報導】受到中國政府推出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2010年中國大陸住宅及物業投資市場降溫,成為內地物業市場焦點。在政策影響下,整體新建商品住宅銷量驟跌,但價格卻升至新高。住宅銷量下降,令開發商的售樓收益減少,推動更多發展商出售非住宅類資產,或與外資組成合資計劃,以改善資金情況。

戴德梁行表示,雖然調控政策對住宅市場有著制衡作用,但由於住宅的自住及投資需求仍然殷切,住宅市場前景依舊樂觀,購買力將流向限制較少、並正進行城市化的二線及三線城市;物業投資市場則可望受惠於內資的積極參與及經濟穩步增長,邁向成熟。

2010年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通脹壓力增加,負利率達到1.85%。為了應對通脹壓力及西方國家量化寬鬆政策的衝擊,中國人民銀行自2010年起把主要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比率提升共7次,至19%的歷史新高。銀行收緊借貸,發展商須尋求更多融資途徑。去年來自房地產開發企業自籌渠道的資金按年上升48.8%,主要透過股票市場集資。

此外,中國政府於2011年4月及9月分別推出「國十條」及「新國五條」政策,地方政府亦相繼推出樓市新政的地方細則,以遏止飈升的樓價。調控主要以提高首期要求和收緊利率及借貸為主,具體措施包括在全國16個城市推行地方限購令,以及北京、青島、天津等地禁止房地產開發企業直接收存商品住宅預售資金等。DTZ戴德梁行大中華區投資部主管李志榮指出:「連番措施的推行,展現了中央政府打擊樓市資產泡沫的決心。」

DTZ戴德梁行調查發現,2010年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的銷量按年下跌41.8%,二線城市的銷量則按年跌20.0%。戴德梁行表示,面對急升的樓價,一線城市的買家顯得較審慎,而且限購令對一線城市的影響亦較大;二線城市方面則維持活躍。

限購令下,買家轉向高端及豪宅市場,從而推高了整體樓價的升幅,這在一線城市尤其明顯。縱觀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人民幣計,下同)按年升35.4%至每平方米18,853元(NT$280,000/坪);二線城市的升幅較緩,按年升26.1%至每平方米7,015元(NT$100,000/坪)。無論是一線或二線城市,其價格都已超越了2007/08年金融海嘯前的高峰水平。

經濟發展蓬勃加上城市更新進程,刺激了高端住宅及豪宅的自用及投資需求,成為推高樓價的重要原因。去年一線城市的十大熱銷樓盤中,高端及豪宅的銷量(以單位計)佔了整體銷量的53%。不少買家因為樓市調控政策的限購影響,改為購入高端及豪宅物業。

李志榮認為,本年新住宅供應將會增加,預料將帶動住宅銷量上升,一線城市的按年升幅約有15%,二線城市更可達25%。預期購買力將轉向限制較少的二線及三線城市,這些城市亦正經歷都市化發展及城市更新,其住宅市場可望受惠。

新增供應將遏抑樓價的升幅,但在仍然呈現「負庫存狀態」的城市如上海、成都及長沙,樓價走勢將較堅挺。

戴德梁行表示,雖然預期2011年的樓價升幅會較慢,但二線城市的價格預期仍有8%的按年升幅,高於一線城市預期的5%。隨著中國經濟穩定地蓬勃發展,全國多個地區的基建發展不斷改善,將為住宅市場的前景帶來支持。

由於一線城市發展成熟,同樣也造成取得成本急遽增加,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中,開發商與投資者亦更加肯定未來具有潛力的二線城市。從2007年~2011年第一季的投資概況說明二線城市的投資頗受投資者青睞。

展望2011年內地物業投資市場走勢,李志榮說:「本年市場仍將面對一些不明朗的因素,例如房產稅或全面推行、信貸進一步收緊、外資部分活動將受到限制等,這些都會影響投資者的決定。物業投資的回報亦將因為市場日趨成熟而出現回報率下跌的情況。但撇除政策影響,充裕的資金、對抗通脹的動力,以及良好的經濟基調,都是支持內地物業投資市場的重要因素。在中國經濟持續穩健發展的背景下,逐漸活躍投資市場的保險業、今年推出的人民幣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以及其他類型的內資,可望成為本年物業投資市場的主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