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都市如香港、新加坡及日本對小坪數住宅並不陌生。
- 新加坡政府限制此類型住宅單只能在核心區位開發,以防止不必要的炒作。
-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更把發展商所建的小坪數單位稱為「可恥的鞋盒」。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及顧問諮詢服務資深董事盛世文表示,以設計及空間規劃而論,近年科技進步神速,使得空間需求改變,而大部份都市的24/7社會環境結構,導致人們留在家中的時間漸漸減少。
當代設計師及建築師亦在這個市場區隔發揮創意,以適應改良的家居用品及生活模式的變遷。以往,『鞋盒』讓人們直覺聯想到歐洲十九世紀時的貧民窟或香港的「籠屋」單位,但現在已不再一樣了。
雖然一些都市,尤其是在亞洲,已成功脫離這個舊形象,建造一些全新設計意念、更理想的住宅,但舊都市的政府及規劃部門就顯得比較保守。
全球都市的年輕上班族都面臨財力不足的情況。縱然這些「都心小坪數住宅」的單價較高,但總價比市場的平均房價仍屬低水平,因此年輕買家仍買得起。年輕單身族及年輕夫婦留在家的時間不多,因此他們認為只要是鄰近辦公室、生活機能方便,財力負擔可及的生活空間,比起在工作與生活型態對他們較不方便的大坪數房子更具吸引力。
亞洲都市如香港、新加坡及日本對小坪數住宅並不陌生。在香港,住宅品質及區位,向來比房子坪數更重要,因此香港的小坪數住宅多集中於市中心區,更被打造為「精品豪華公寓」,而這些公寓開價可達每坪新台幣267萬元(每可達港幣20,000元/平方呎)。這些「都心小坪數住宅」的投報率可達3%,比市場平均投報率較高。因此,在香港特區政府建議屋齡逾50年的建築重建政策支持下,開發商紛紛推出小坪數住宅單位。
『鞋盒』(Shoebox)這個用詞源自新加坡,投資者及開發商亦被較高的平均單價吸引。(現時,新蓋的小坪數住宅單價比其他住宅均價高出1/3。) 話雖如此,政府政策亦明白小坪數住宅及其發展的不足,因此新加坡政府限制此類型住宅單只能在核心區位開發,以防止不必要的炒作。
相比新都市,舊都市對小坪數住宅的接受程度來得較慢。如雪梨的銀行仍不太願意貸款給14坪(500平方呎)以下的住房,使得不少欲購買小坪住宅者無法如願買房。在倫敦,小坪數住宅並未得到市場認同,更有意擺脫這類住宅所帶來的負面意涵。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更把發展商所建的小坪數單位稱為「可恥的鞋盒」。
因此,紐約、雪梨及倫敦等都市並未在核心精華地段發展高品質的小坪數住宅,推出針對自住客、投資者及租用者需求而設計的小坪數住宅。
第一太平戴維斯全球研究部主管Yolande Barnes指出,全新都市已成功為高品質的『鞋盒』單位定位,年輕上班族絕不介意入住位於市中心的小坪數住宅。在綠化及都市發展限制前提,舊都市現在必須考慮是否加入發展較小坪數或俗稱「鞋盒」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