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住宅管理政策可能導致金融危機

【MyGoNews廖賢龍/台北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指出,不良管理的住宅市場對於驅動最近金融危機扮演關鍵性角色而且可能減緩復甦。

「住宅與經濟:整修政策」指出金融部門管制、課稅、土地使用、租賃市場規定的改革及社會住宅提供將改善不動產部門並外溢至整個經濟部門。OECD國家已見到受到不良政策設計對住宅市場的損害,當尋求新成長來源、當尋找恢復金融部門的信賴,以及當嘗試綠化經濟時,住宅相關的政策對未來可能有重大的影響。

OECD指出過去20年來容易獲得貸款擴大價格的波動,澳、比、芬、愛、荷、紐、挪、西、英等國在研究期間實質住宅價格躍升90%以上。押貸款市場的解除管制及創新-伴隨不充分的監督架構-幫助借款標準重大的解除、增加非績效性放款及次級房貸危機。 該報告屬於OECD即將出版「邁向成長(Going for Growth)」的一章,建議未來在抵押市場的創新必須伴隨較嚴謹的管制監督及更強大的審慎規定。

 

該份報告亦指出偏好住宅持有優於租賃市場的政策,將降低居民及勞動力的移動,這對於有住宅貸款而因金融危機造成負資產的家戶特別屬實,低移動性的風險會侵蝕持續性就業復甦。

其他政策改革包括:
一. 增加新住宅供給對市場需要的反應性。國家必須再評估限制新住宅啟動的發照步驟,重新考慮不當禁止發展的土地使用規定
。更具回應性的供給可以限制價格波動、價格過度增加及鼓勵勞動力移動。

二.消除偏好住宅優於其他投資的稅賦政策。優惠稅賦降低借款成本、鼓勵超額投資、投機及價格波動,並限制移動性。減稅被資本化於住宅價格,造成某些低所得家庭無法擁有自有住宅,不動產稅必須能較佳地反應市價。

三.鼓勵勞動的移動性。降低交易成本將促進財務受限的家庭更能移動,重新設計嚴格的租金控制可以增加住宅供給,較佳對象性的社會住宅可以改善確實有需要的家庭獲得住宅,政策制定者必須避免集中於低所得家庭,容易執行的住宅津貼可能較直接提供住宅更為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