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產集團研究中心分析,中共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各部委相關負責人就保障房建設和管理工作接受詢問。由會議問答實錄可以看出,圍繞商品房和保障房兩條主線,房地產市場中長期調控思路逐步清晰,未來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方向進一步明確。
保障方式逐步向貨幣補貼轉化:關於如何保障民生居住,以實現住有所居,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副部長齊驥提出未來發展的方向。首先,租售並舉是保障住有所居的基本途徑。未來,市場供應將對應需求結構,以售賣型商品房滿足改善型居住需求,以租賃形式的保障房解決基本居住問題。這意味著保障方式將越來越多地過渡到以貨幣補貼為主。此外,從「十二五」規劃中關於未來樓市格局的描述中也可看出,未來5年裡,公共租賃性質的住房在市場供應中的比重將大幅提升。
1000萬開工 2600萬成未知數: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就「十二五」規劃的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亦做出說明。2011年新開工的1000萬套是指三分之一達到結構完成,三分之一出地面,三分之一做到基礎澆鑄混凝土,從此工程進度來看,1000萬套將會在未來2-3年內建設完成;後續的2600萬套計畫時,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會根據調查情況進行調整。據此,2011年的1000萬套在各部委的督促下倉促開工,未來的2600萬套將是一個未知數。亦可看出,中國的保障住房建設仍處於探索階段,中央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表示,隨著個人資訊全國聯網,不必再用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調控樓市,將更多地採取稅收辦法,對需求和供給包括房價進行調節。由此可以看出,「限購」的退出有兩個前提:一是供應和房價的調整到位,即達到中央(而非地方)政府預期的幅度。二是包括房產稅在內的稅收制度日趨完善,此舉在抑制不合理購房需求上,較「限購」更具長期效果。而以上兩個前提都不同程度上依賴「個人資訊全國聯網」,只有在住房資訊全國聯網的情況下,中央才可以相對準確的監控各地市場運行情況,並有望對房產稅應稅人的情況有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