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方暮晨/專題報導】都說春運難,對於早晚高峰時段「奮戰」在京城地鐵的數百萬「地鐵族」 來說,「地鐵天天是春運!」才是他們最現實的寫照。
北京人在尖峰時段搭乘地鐵是這麼形容的「人進去,相片出來;餅乾進去,麵粉出來……」這些形容北京地鐵擁擠的誇張語言詼諧幽默,悲喜交加,它們出自「北京地鐵生存手冊」等網上熱帖,隨著北京地鐵新線不斷開通,客流量持續攀升,北京「地鐵族」已成為一支數百萬人的龐大隊伍。
近幾年北京的地鐵建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乘客,緩解了地面交通的壓力,但另一方面,由於客流壓力過大,地鐵高峰時期的擁擠也成為目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尖峰時段的搭乘情境有點讓台灣地鐵族難以想像,北京市民林小樓被不斷湧入的人群推到車廂中間,上了車後,好運氣的能撈個扶手,個兒高的也能手撐頂棚,大部分人都是毫無依靠,任由人流的擺布,只要能上了車,不管把自己塞在什麼地方都行。有心急之人看到車門遲遲關不上,要麼幫著門口的乘客拽著包、要麼揪著對方的衣服,同時還要靠站臺保安或其他工作人員使勁推著,車門反覆多次才能勉強關閉。「擠不上去的乘客就不要擠了,請等下一趟列車。」站臺上的工作人員也不斷地呼叫堵在門口的乘客,等待下一趟列車。
地鐵車門一打開,可以聽到車站助理用話筒重複著「請大家自覺排好隊往前走。」排隊的乘客在鐵欄桿的「規定」下轉了3個彎。這批乘客又擠進了車廂內,林小樓被夾在人群中,手已經沒有抓扶的地方,能清晰地聽到周圍人的呼吸及輕聲的抱怨~「別擠了。」
即便如此,擠上去的是少數,大多數人只能繼續等待下輛車、下下輛車,忍受著一波又一波的擁擠。所以,北京地鐵在每日早上的7點30分到9點期間會有「限流」的措施,就是對進站乘客限制流量。這個現象也很奇特,限流時段,在圍欄裡的人塞得滿滿的,隊伍足有五六十米長。等閘門打開,大家都拼命往裡衝,都想著把限流的時間搶回來,場景甚是「壯觀」。
而無論是安檢、刷卡還是乘坐扶梯,哪個人要是沒有跟上隊伍或是動作慢點,會立即招來白眼和「快點、趕緊」的埋怨。大部分的時候,人流都是蹭著挨著,只能緩慢挪動,不時還要停下步伐等候停滯的隊伍重新「開動」。
新的考驗在下一站又跟著出現,因為這一站是地鐵與火車站交會的轉運站,很多乘客從火車站出來,大多帶著旅行箱,林小樓被不斷湧入的人群推到車廂中間,這時候站在他前方乘客的頭髮已經貼到了林小樓臉上。這個時候他開始擔心了:「還有2站要下車,要怎麼擠到門口下車。」結果,他想挪動一步都感覺到不太可能,只要抬腳就會被隊伍裡挾著出站。等到林小樓擠到地鐵門邊可以下車的時候,他已經又多搭乘了1站,必須從這站再搭回去,這個時候他知道「一定要擠在門邊」。
上班尖峰時間的北京地鐵,「乘客之間全部都是零距離,認識不認識的男男女女,都是我前胸貼你後背,我的馬尾辮堵在他的嘴巴上,腳不沾地、站在別人腋下什麼的是家常便飯。擠在車廂裡,手機響了怎麼辦咧?沒輒!就是沒有空間讓你去掏手機。」林小樓這麼形容著北京地鐵尖峰時段的恐怖情形,彷彿是眨下眼睛都能「碰」到旁邊的人,不過,有經驗的乘客會提前將手機、掌上型遊戲機、MP4等拿在手裡,占上一點空間聚精會神地玩遊戲、看電子書。
「一點都不誇張,我們一群人去搭地鐵,進去後就被擠散了,我擠上了車,卻看到我朋友還在車外面,更有的孩子望著車門兩隔的母親哇哇大哭。」來在台灣在北工作的吳敏賢這樣形容著北京地鐵的盛況。
看看北京這種國際大城市的交通尖峰時期的通勤壓力,回過頭來看看台北地區現在瘋的「捷運宅」,一旦大家都把捷運當成主要通勤交通工具之後,大量的人流在尖峰時段湧入捷運,吳敏賢說:「北京地鐵的經驗恐怕也會在台灣上演。」,這個時候,太靠近捷運的住宅周邊肯定人人滿為患,雖然方便、卻不清靜。
住在蘆洲的林先生,過去都是自己開車進入台北市,有一天,他的車子故障,必須搭乘捷運進入台北市,習慣背個雙肩背包的他,在早上尖峰時間進入捷運站,龐大的通勤人潮讓他嚇一跳,他決定「以後早上尖峰時間如果要搭捷運,一定不能背雙肩背包。」終了!他還是每天以自己的交通工具上下班,捷運宅對於他來說,不具有那麼迫切的需求。
鄰近捷運的住宅,固然有交通方便的優勢,但在挑選捷運宅物件時,對於住居「寧靜」或「隱私」要求較高的人,可以考慮避開在高架捷運沿線「第一排」購屋。只要物件本身距離捷運站出、入口近,通常會以方圓500公尺做為評判基準,一樣能符合捷運宅的條件,加上第二排大樓通常具備「寧靜」、「隱私」雙優勢,因此討喜程度往往不輸首排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