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

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舉辦系列研討會談台灣永續發展政策

【MyGoNews廖賢龍/台北報導】都市更新是近年最夯的議題,但是推動都更案並不如一般民眾想像的順遂,除了人性貪念以外,民眾普遍認知不足,對都更有不足夠、不清楚、不透明、不確定及不信任的「五不」陋象,才是阻礙都更進度的主因。

台北市政府與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暨世界不動產聯合會臺灣分會共同舉辦,以「2011台灣永續發展政策─台北市都市再生政策落實現況
」為議題的研討座談會,深入討論近來最熱門「都市更新」議題。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指出,都市更新進行中有五種現象:1.民間更新專業人力的不足夠;2.市民對更新基本認知的不清楚;3. 投資業者與各別住戶間權利協議的不透明;4. 投資業者在風險負擔與時間成本上的不確定;5. 住戶對開發業者的不信任。

一位建商人士當場表示,他曾同意居民都更要以1坪換9坪的條件後,仍未獲得居民同意,因為該居民認為建商要蓋20層樓,所以,應該是1坪可換坪數要更多,這樣子需索無度讓該都更案還是處在僵持之中。

不過,自稱青田開發特助的人士指出,民眾在都更案中有貪念是無可厚非,但有權利變換等公式就可公平進行;在進行都更說明會時,往往參加民眾聽到一半就離席,因為聽不懂之外,他發現民眾更害怕的是參與都更後,沒拿到好處,反而喪失原有的居住處或權利,因為害怕都更過程中有太多暗盤及本身權益被犧牲,那種害怕阻礙都更實施者與居民的信任感,所以要消除居民對都更的不信任感,政府單位要做的是公正及公平,民間業者做法要公開。

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理事長黃南淵理事長提出11項產官學界共同省思的方向,作為座談會的總結:1.都市再生的意義;2.社會型態變化之因應;3.獎勵政策的應用;4.發揮公權力;5.人口老化之因應;6.利用學校用地建造公營住宅;7.出租住宅明確採集中或是分散的機制;8.都市更新應重視建築生命週期的延長;9.社會住宅的管理;10.都市發展延續的穩定政策;11. 落實都更與建築管理行為之衝突;12.生活品質與住宅品質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