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廖賢龍/台北報導】張金鶚2013年4月1日計任台北市副市場,張金鶚期許完成五大目標,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在4月1日獻上祝福,送到台北市政府的花籃由花店寫上「高才得展榮任誌慶」,顏炳立不諱言有王維詩詞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之嘆!顏炳立說:「要等1年9個月的寂寞了!」
張金鶚在2013年3月31日於個人臉書上再度暢所欲言,但也知道4月1日就任官職後的身份轉變,將不容易再經營臉書而暢述自己想法,也因此提出未來五大工作目標。
顏炳立在4月1日說明第一季商用市場記者會中,公開表示對張副市場就任的祝福,還早已送花至台北市政府,張金鶚所提五大工作目標,顏炳立認為,加速都更是全市民之福,台北市副市長可影響公告現值調高,但對持有房地產成本的增加而不讓大部份市民負擔增加則是要很謹慎;顏炳立不諱言,張金鶚擔任這一任副市長任期可有1年9個月,兩人直接上電視節目對話機會恐不容易,顏炳立要寂寞了!
張金鶚在臉書上提出就任副市場後的五大目標方向為:
(一) 都市更新:加速都市更新,創造社會共贏
1. 都更是長期且普遍需要的事,相關制度應該要朝更容易、更單純、沒有太多不當遐想(或套利空間)的方向調整。
2. 讓更多社區有能力自己來推動更新,民眾不懂與擔心的事,要有具公信力的專業者(組織)來協助。(只給少數人大餅,不如讓更多人有餅吃)
3. 都市更新不應再被想像或認為是一種暴利的投資活動,應是要花費成本,但可以大幅改善居住品質的行為。(更新帶來新生活而非暴利)
4. 都市更新處與都市更新推動中心要建立相關機制,扮演好公平效率的審議工作及整體更新資源的調控中心,以協助與發動社會上相關能量為核心職能。
(二) 居住正義:健全房市機制,保障弱勢居住
1. 保障弱勢是住宅政策的基本職責。
2. 發展與健全租屋市場是重要住宅政策,幫房客與房東解除各種困擾,讓房東能合法、無憂、有專業支援;房客能安居、無恐、有政府協助。
3. 公營住宅普及化與多元化亦是住宅政策極重要的一環,相關興辦、融資、稅賦、管理維護、社區經營的專業法人與機構,要積極推動,並尋求中央政府在法制上的配合。
4. 不動產市場資訊要透明、即時、正確。對民間發布的市場資訊應有管理與規範。
5. 實價課稅是一定要走的路,是健全地方政府財政與房市很重要的基礎工作。市政府對土地與建物價格全面重新評估的準備工作要做好,相關配套措施要準備好。也要清楚讓市民了解,實價課稅不是全面加稅,自用不動產要輕稅是基本原則,出租住宅也應該輕稅,其餘的才是該被賦予較重稅賦責任。目前中央政府僅從單一角度要求縣市政府將公告現值與公告地價調高,這樣的做法才會造成全面加稅的結果。這點必須向市民清楚說明。
(三) NGO公民社會:社區與專業參與,公共利益優先
1. 都市更新、社會住宅、都市環境與品味提升等政策的推動,都是全面且要普遍落實到個別社區的事務,這不是市府單純的在辦公室規劃就可以有效推動的工作,而是需要民間更多專業者、社會團體與社區民眾共同參與的。
2. 台北市是匯聚最多專業人才的城市,建築師、社區規劃師、財務分析師、相關科系師生,相關領域業者中也有很多人具有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這都是台北市重要的資源。我們要建立平台與制度,讓各類專業者接受相關講習與建立團隊,並建立各項事務的種子團隊,在彼此具備相當的共識基礎與了解作業模式下,一起參與推動台北市的再發展工作。
3. 社區是都市的發展單元,是市民生活最直接感受的空間。在1年9個月有限的時間裡,我們要嘗試推動社區參與公共事務的範例,無論是更新、社區環境、社區特色、在地文化,我們會建立制度讓社區提案,並要求要結合專業規劃,讓台北市像維基百科一樣,在個各社區與空間建立自己的主題與具體的環境改善工作。
(四) 專業評估-- 建立財務、經濟、社會益本分析評估制度
1. 我不敢說大話,可以在這段時間為台北市造成多大多具體的改變。市府的財務與人力資源仍有其限制,但我希望在負責的領域中,能將各項資源盡量用在刀口上,具體的說,是要讓各項建設與政策能夠發揮多元的效果。建立專業評估機制,並使其公開透明,是我在任期內想推動的。
2. 我希望市府推動的政策能夠先提出較多的替選方案,例如該多興建社會住宅還是該從募集民間既有空餘屋著手;或者目前都市更新以建設公司為主要實施者的模式好,還是要以協助屋主推動自力更新的方式較佳。這些政策與制度方向的定位問題,都會在經由財務、經濟、社會的益本分析來評估,讓市府在推動各項工作中,能夠更清楚掌握各種方案的優缺點,以及後續調整的方向。我相信,經由這樣的過程一方面會讓市府同仁更加專業,更重要的是讓同仁們與市民都能逐漸清楚市政推動的方向與原因,知道為何而戰。
(五) 都市品味:塑造都市文化品味,提升國際競爭力
1. 各局處相關政策與設施應加強文化內涵,各項公共工程、大眾運輸系統都要成為傳遞台北市文化品味的窗口。
2. 讓鄰里公園變好玩,讓都市空間與公共環境搞點笑,讓鄰里環境改造有更活潑的參與模式(大學建築系、規劃科系實習參與,加強社區參與)。
3. 推動街道家具文化,提升街景活潑感與幽默感。
4. 整合各相關局處,共同推動都市文化品味想法與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