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氣候炎熱、潮濕,因鋼筋混凝土的斷熱力差,水泥砂石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很高,所以常出現令人抓狂的漏水或壁癌問題。
新聞摘要
  • 台灣現在的房屋並不足以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要。
  • 鋼筋特性是抗拉不抗彎,而混凝土常因人為施工不良而骨質疏鬆,地震一來,鋼筋混凝土構造的房子也會應聲倒塌!
【MyGoNews方暮晨/台北報導】近年來有關打造綠房子、房屋改造的資訊吸引許多消費者,這反應出一個現象:台灣現在的房屋並不足以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要。當大家把除濕機、冷氣機當作室內標準配備,當壁癌、滲水、裂痕困擾了許許多多的住屋者。面對綠色潮流,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這些問題從根本解決,而不是在房子增加更多的高科技裝置。
 
鋼筋混凝土構造在台灣發展了三、四十年,一般人以為鋼筋強韌水泥堅固,對地震颱風頻繁的台灣來說會是理想的選擇。事實上,鋼筋的特性是抗拉不抗彎,而混凝土常因人為施工不良而骨質疏鬆,因此地震一來,鋼筋混凝土構造的房子也會如積木一般應聲倒塌!更不用提,水泥是很不環保的建材,蓋也污染、拆掉也污染!

一棟結構體質好的房子,等於解決了建築物70%的問題。
尤其,台灣氣候炎熱、潮濕,因鋼筋混凝土的斷熱力差,水泥砂石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很高,所以常出現令人抓狂的漏水或壁癌問題;因為房屋潮濕,連住的人都常過敏、風濕、關節炎!
 
《愛‧幸福綠好宅》一書的作者劉志鵬堅信:「房屋構造,決定房子的好壞!」一棟結構體質好的房子,等於解決了建築物70%的問題,甚至可以節省許多不必要的設備與花費。因此,他以「住者有其屋」為使命,針對台灣氣候環境、經濟現況、工料要求、工人素質等諸多條件,經過無數次經驗累積,成功實踐台灣本土創新綠構造「減隔震仲鋼架系統」。
 
台灣本土創新綠構造「減隔震仲鋼架系統」,是一種介於輕構造(例如輕鋼架結構,過輕不利於防颱)與傳統重構造(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過重不利於防震)之間,屬於重量適中的綠構造方式,其創新優點包括:
 
1.從「樹不怕地震」得到啟示,研發「樹根狀減振基礎」,減少地震能量衝擊。
2.運用隔避震器,可有效隔除地震能量傳遞,達成保護房屋結構安全功能。
3.重量適中的籠體仲鋼架,減震又防颱,施工安全、精準又環保,淨空間大增。
4.最佳組合的輕質壁版,防火、防水、防蟲、隔熱、無壁癌、不反潮。
5.全球首創地溫空調系統,窗戶緊閉仍可自然換氣,室內空氣可恆溫對流。
6.減少柱腳、減少樑深、減少階梯數,增加梯間等室內有效淨空間。
 
這幾項影響台灣建築觀念與工法的革命性綠構造,大大減少水泥、鋼材的用量,甚至比鋼筋混凝土構造減碳40%以上,斷熱效果優異、不結露、不反潮,防火又抗菌,甚至施工快速、房屋年限長,是品質好又可量化的「平價綠建築」,這樣的建築從潮濕多雨的宜蘭開始發展,在全台各地已經吸引許多追求健康平價住宅的民眾採用並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