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落實公共建設計畫審議、預警及退場機制,提升整體預算效益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賴清德:落實公共建設計畫審議、預警及退場機制,提升整體預算效益
新聞摘要
  • 賴清德:落實公共建設計畫審議、預警及退場機制,提升整體預算效益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行政院長賴清德2017年11月23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發會「公共建設計畫審議、預警及退場機制」報告後表示,該機制「預警」的目的在於促使各部會提高執行力,以有效管控各項計畫能夠如期如質執行;至於「退場」的目的,則是為了將有限的預算資源用在刀口上,不要浪費公帑。二者對提升整體預算效益,都有很大的幫助,請國發會協調各部會共同努力,一定要加以落實。
 
賴清德表示,過去5年,每年有500億的公共建設預算在年度結束後卻没有執行,不僅審計部常指出缺失,在立法院審查總預算時,也迭有立法委員就此質詢,因此,實有必要加以改革。
 
賴清德指出,該機制報行政院核定後自2018年元月一日開始實施,未來也請國發會及相關部會在計畫審議階段就要依該機制嚴格把關,從計畫作業初期就能提升各項公共建設的計畫品質,計畫一旦核定及獲得預算資源挹注時,落實的可能性就很高,以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國人生活品質。
 
國發會指出,近5年中央機關每年平均約執行4,133億元的公共建設計畫,其中因工程執行遭遇困難問題,如天災、用地取得及流標等原因,每年平均約500億元經費未如預期投入市場,年度預算達成比率在83%至91%間。
 
國發會表示,為提升公共建設執行力,該機制以公共建設計畫全生命週期概念,透過每年篩選約40至50項重點計畫,進行執行風險預警作為,並串連強化審議功能、執行不力計畫的退場,以及公共建設先期預算重新分配排序等策進方式,以落實公共建設預算執行,提升計畫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