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雖然釋出房市過熱的警訊,不過2009年12月大台北地區的豪宅市場似乎並未受影響。根據調查顯示,2009年12月豪宅交易量與11月相比,明顯成長3成,單月交易量更是創21個月新高,台北市主要豪宅區,如北市大安中正、信義計畫區、天母、大直及北縣新板特區、新店等區域成交單價,每坪達72.8萬元。而北縣主要豪宅區,如新店、永和、中和、板橋等,也有每坪39.8萬元的新高點。
房屋代銷業者都認為,台北市一地難求,然而想要擠進台北市的人依舊很多,而真正能夠在台北市擁有新推出預售個案的買家,多半屬於經濟上有實力的人,這類型的人,不會需要小坪數房子。所以,台北市新推出的預售個案規劃都是走大坪數,房地產業者普遍認為「在簽署ECFA的期待下,繼續看好後市發展,豪宅熱度可以維持高檔。」不管央行的警告與政府要開徵「豪宅稅」,對於這類產品其實都沒有什麼明顯影響。
一位住在台北市仁愛路「帝寶」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就曾經私下表示:「住在這裡,其實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擁有這樣的房子,就像是擁有張大千、齊白石的畫作一樣,有蒐藏的味道在裡面……。」當有能力購買豪宅的企業家或有錢人以「蒐藏」、「身份」的角度看豪宅的時候,這種產品就像是「藝術品」一樣,是會隨著時間與稀有性而增值的。
因此,建商好不容易在台北市取得的土地,都會急盡奢華的打造大坪數住宅,然後冠上「豪宅」的設計與血統,在市場中找尋收入金字塔頂端的買家。這樣的思維,導致台北市預售房地產市場,幾乎只有一種商品可以選擇,那就是「豪宅」,充其量再把豪宅區分為「真豪宅」、「假豪宅」兩種產品。
也就是說,一般想要買預售小坪數的產品,可以選擇的個案並不多,1000萬元總價想在台北市買預售屋,銷售公司會委婉的跟你說「抱歉!我們沒有這樣的產品。」2000萬元總價想買預售個案,坪數恐怕都是25坪左右的小宅,扣掉起碼3成的公共設施面積,未來交屋實際使用面積恐怕會不到17坪。
所以,儘管網路曾經調查2010年第1季的房價中,4成網友預估將維持平盤,3成8認為房價將小漲5%或大漲1成以上;6成網友寧可維持現狀「以拖待變」,等待房價回跌再進場購屋,4成網友打算移居低價地區,甚至退而求其次,選購條件較差的房子。
但是,台北市內的房價並不會因為這些網路調查的結論而有所改變,房地產代銷業者說的很清楚、也很直接:「台北市的新預售個案,只為有錢人打造,其他的買家,建議往外環城市找尋標的。」大台北地區房價高漲,已成了普通購屋族不得不面對的「痛」,因為房價逐步高漲,迫使部分積極型的購屋族,選擇跨區向外移動,形成所謂的「輕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