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陳菊表示,縣市合併後,大高雄河川管理必須跨越以往縣市界線的籓籬,水資源管理者需以大高雄全區域的整體考量,研擬面面俱到的治水政策。希望透過本次論壇學習澳洲與日本相關先進的防災與救災經驗,一方面除了提昇大高雄河川整治軟硬體工程的技術水準,另外也藉此機會,對於未來大高雄河川治理提供建言,提昇大高雄地區災害防範能力,以因應劇烈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災害。
然而,來自陸地上的災害似乎不是高雄防災唯一威脅。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表示,台灣海底地形特色是,西部淺又平,東部陡峭,因此,東部海嘯威脅遠小於西部,而高屏外海的大斜坡,直接面向南中國海,此處若發生海嘯,高雄、台南等都市幾乎無險可守,受災將最嚴重。
根據地震重現期分析,位於台灣南方的馬尼拉海溝發生規模8.5的地震,其重現期為205年,而規模9.0則為667年,且過去440年的人類紀錄歷史內,絲毫沒有8.5甚至9.0規模的大地震發生,因此,可說地震週期已近。
根據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海嘯科學研究室的模擬計算,當馬尼拉斷層發生規模9.0的地震,海嘯波初達波將於13分鐘後抵達核三廠,15分鐘抵達之墾丁,並於南灣產生高過10公尺之巨浪。接著海嘯繼續攻擊台灣西南岸,淹沒緊鄰海灣之屏東海生館與東港,並接著淹沒高雄與台南靠海之人口稠密區。此外,部分海嘯波甚至會往東傳遞,並在宜蘭造成高達7.5公尺之波高。
不過,中央大學研究人員也表示,目前台灣針對海嘯已有基礎預警系統,若海嘯發生,民眾能夠即時逃入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樓較高處,生命威脅將大幅減少,不過,政府仍不能輕視南中國海的海嘯對台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