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衷柏宣/台北報導】建商全力向金融機構借款,土地融資、建築融資在2010年8月創新高,月增幅度竟高達276.59億元;但是,一般民眾的購置住宅貸款卻創下近17個月新低,月增僅53億元,金融機構人士指出:「建商拼命借錢蓋房子,消費者貸款買屋的狀況卻越來越低,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因為「高房價」成為民怨之首,中央銀行在6月底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希望能抑制高漲的房價,實施的對象為需求端的投資客,央行認為「遏止投資客進場,就可以穩定房價」,但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讓房價回落,於是,央行開始檢討,是否沒有對供給端的建商土地融資、建築融資給予明文控管,所以才會造成此項結果,這更凸顯了央行對供給端方面的管控不足。
於是,央行9月30日將舉行理監事會議,除了討論是否持續升息之外,另一個被關注的焦點,就是會不會將「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擴及建商,市場關注的作法則是提高土地融資、建築融資的利率以及降低融資貸款成數。據了解,主要的大型公股行庫等都開始研擬對策,不排除對「養地」的建商進行「抽銀根」的手段,由過去央行規定的2年內須取得建照並開發興建,縮短至半年內就要取得建照,且在1年內開工。
央行官員指出,因為建商看好未來住宅及商辦發展,加上遺贈稅調降後資金回流,導致土地融資、建築融資餘額增幅並沒有趨緩情況,若房市反轉,銀行就恐面臨逾放問題,所以銀行必須加強風險控管。
房地產金融人士指出,建商土地融資、建築融資創新高,民眾購屋貸款創新低的現象是值得注意的,目前金機構利率低,建商儘管自己手中有資金,但是依舊會向銀行借款,一位建商老闆私下表示:「銀行低利率,當然要把錢借出來用。」建商相當流行用「1塊錢玩5塊錢」的財務槓桿操作,所以,在金融機構低利的幫助下,建商的膽子越玩越大,甚至有建商操作起了「1塊錢玩10塊錢」的財務槓桿。
建設公司的老闆大膽的操作財務槓桿,連公司內部的財務主管都相當擔憂,近期就出現部分公司財務主管離職現象,一位離職的主管說:「找一家財務正常點的公司去上班,免得將來出事的連帶責任。」當建設公司內部的財務主管也起了警戒心之際,央行對於建商的金融管制措施,恐怕要更加謹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