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物廊道、流域廊道、黑琵廊道,都凸顯出台南市轄內生態豐富性的需求。(圖為示意)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濕地、生物廊道、流域廊道、黑琵廊道,都凸顯出台南市轄內生態豐富性的需求。(圖為示意)
新聞摘要
  • 透過區域計畫達到「三生」即生產、生態與生活的均衡發展,以及落實生物多樣性目標。
【MyGoNews林承志/台北報導】台南市區域計畫案舉行第4次座談會,於生態議題上,針對整合生產與生態發揮新經濟動能,連結生活與生態資源,創造生態多樣性環境等面向,進行各項意見交換與探討,會議主持人台南市副市長林欽榮認為,區域計畫的尺度,需站在今日21世紀的角度,重新認知生態意義,並以創新觀念看待之。

成大研究基金會提出台南市的發展策略,主要希望能透過區域計畫達到「三生」即生產、生態與生活的均衡發展,以及落實生物多樣性目標,在這樣的前提下,分析台南現有生態環境資源,並作生態環境的分區。

台南市轄區內地形地貌多變,且擁有六大河流出海口,光是沿海地區就形成許多不同地景,如潟湖、鹽田、沙洲、濕地等,也營造出物種多樣豐富的生態環境,據此共分作五大生態分區,其中濱海生態區、水質水量保護區和山地生態區為重要動植物棲地也是環境敏感地,而農業生產區和都會生活區則是串連東西生態的緩衝地帶。

林欽榮表示,生態環境分區是一個新的概念,分區初綱已大致成形,但期望能再予以細部規劃,以交織網狀的方式,涵蓋濕地、生物廊道、流域廊道甚至是黑琵廊道,這些都凸顯出台南市轄內生態豐富性的需求,這也是後續進行區域計劃裡關鍵的管理與促成方法。

會中許多學者也提到,生態環境的塑造與生產之間存在諸多衝突,如何於兩者之間取得緩衝與平衡,是一個重要的思考環節,例如以「碳費」觀點串聯工業區與生態環境保育,減低碳排放問題,另一方面如何由政府角度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如催化太陽能、風能、電動車等節能減碳的工業發展趨勢以及從教育中培養低碳環保概念等,都市區域計畫亦可納入碳費議題。

林欽榮也補充說明,生態是區域發展最關鍵的基盤,大致可分作四大議題,第一,保育台南區域的生態質量,第二,促成生態多樣性,第三,推動生態產業化,這是21世紀創新的思考,生態是用來發展產業、促進經濟的新動能,第四,則是生態的經濟化,這必須連接2017、2018年可能發動的世界性碳排放交易體系,一則發展工業,一則以生態保護提供環境補償。

關於擬定台南市區域計畫案,經過四場次的專家學者座談會,預計於6月中待作業及相關局處單位彙整各項意見提案後,進行第一次的階段性專案進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