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方暮晨/專題報導】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是個大生意,但是,這個大生意要跳出房地產行業才能看得清楚。因為「關係就是生產力」,在中國房地產經營之道,未必是暗箱操作、行賄受賄,那些手段只是擺不上檯面的小道,大道則是一定要搞好和地方政府的關係,將企業與地方經濟和地方政府綁在一起。在當前的中國,GDP是懸在地方政府頭上的利劍,誰能在提高GDP上為地方政府貼金,誰就會成為座上賓客。
一位在中國經營房地產業的台商,歷經多年經驗之後指出,「在中國想要搞大產業規模,就要跟GDP成長連在一起,所以,在中國房地產行業上,想要成功,自然需要大思維和大戰略。能夠為地方政府的政績添磚加瓦,能夠為地方創造GDP和就業,能夠讓地方政府離不開自己,這樣的企業才能在地方上,真正立足並成為真正的『地方實力派』。」
海爾集團在中國企業集團快速發展,就是採用「兩金一資源」的戰略,即「為政府貼金、為海爾爭金、創造優質資源」的戰略,因為這樣的主軸操作,讓海爾集團走到哪裡,都受到當地政府的熱烈歡迎,當地政府在土地資源和政策支持上都不遺餘力,這不是那些僅靠檯面下與個別官員私相收授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與地方經濟發展捆綁,成為地方政府的貼心人。」這樣的企業經營方式,在中國變成一個「潛規矩」。於是,中國大型房地產商都開始規劃「地方產業與房地產相結合的開發模式」,地產商在開發地方房地產發展上,更加注重當地產業的發展,和與當地資源環境的協調,形成了「產業地產」的新名詞。
「產業地產」與一般的單一住宅產品開發不同,「產業地產」追求資源價值最大化,而不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產業地產」的出發點,是將房地產資源與其它資源整合,把土地開發昇華為區域經濟增長極進行培育。對於土地與房產的開發更是持續性的二次、三次地深度開發和利用。用產業創造就業,再用就業消化房地產項目,就是中國地產商大規模拿地,然後做「產業地產」的開發模式。
「產業地產」的發展,一般是在新經濟和城市經營背景下,以地產為載體,以實現財富的持續增長為目標,以工商業地產、經濟園區、住宅地產等為開發物件,整合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綜合開發,集約化經營的開發形式。
「產業地產」與傳統商業地產的最大區別在於,它不單是以好地段所在地形成的自然輻射,而是在產業集聚優勢、區位發展優勢的基礎之上,借助城市發展的綜合資源優勢,依託地區經濟能量、城市功能的提升,促進城市的繁榮和升級。
由於「產業地產」的開發是在一個沒有客戶,沒有需求的區域去創造客戶和需求。比起在成熟的區域做專業的房地產開發,「產業地產」需要管理者有更長遠的眼光和過人的勇氣。選擇的區域和開發的專案類型,要和歷史趨勢和城市發展吻合,讓新城的建設可以彌補主城的發展不足,與現有城市設施形成互補、互動。
產業開發帶動的區域效益逐漸增加後,開發商的其他收益也會成幾何效益增長。但是,在規模效益沒有顯現的時候,進入產業地產領域,還是有一定風險的。「產業地產」雖然都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群,但是由於子專案眾多,對於不同區域,不同的時間段,在開發的順序上,也需要細心把握。
因為「產業地產」講究的是產業與地產互動,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發展。「產業地產」在營造適宜人居住環境的同時,注重人們的就業與個人事業的發展。一般的消費型地產以健康、生態、人居環境與自然相融合為最高級特徵,產業型地產滿足消費型地產的功能的同時,則是在此基礎上以其更適宜人的創業發展、自我價值實現,和投資的可持續增值為其本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