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正當各國紛紛採取低利率及弱勢匯率政策之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利普斯基(John Lipsky)2010年10月18日卻在上海,由中國人民銀行和IMF共同舉辦的「宏觀審慎政策:亞洲視角」研討會上表示:「不會出現貨幣戰爭。」但他也提醒各國,制定貨幣政策不應只關注國內情況。
由於預期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將採取「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為了應對本幣持續升值,亞洲一些國家紛紛採取措施進行干預,市場擔心將因此導致「匯率戰爭」。對此,利普斯基不假思索地給予了否定答案。他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發達經濟體,都採取了低利率政策,有些國家甚至是「零利率」,但對這些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仍不確定。
利普斯基指出了各國現行貨幣政策的癥結,「這些政策僅關注(各國)國內的情況,而不是全球經濟的整體情況。」他表示,有剩餘財政預算的國家應更多關注國內需求,而不是出口,這樣才不會出現貨幣戰爭。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發言時談道,「中國將在11月舉行的G20首爾峰會上,繼續強調擴大內需政策,包括加強農村基礎設施、醫療保障和教育建設等,並繼續推進外匯政策改革。」
IMF總裁施特勞斯-卡恩在研討會閉幕致辭時表示:「資本流動對亞洲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也是一種重大的挑戰。」金融危機爆發後,強勁復甦的亞洲等新興經濟體成為資本流入的「聖地」,許多發達經濟體也降低了對新興經濟體的風險缺口。利普斯基認為,「如果處理得好,能為亞洲經濟體的強勁增長提供支持,最關鍵的是財政預算的調整和匯率政策的調整。」亞洲經濟體大部分時間對於資本流動的增加都作出了很好的應對,有時候資本的控制能夠暫時管理這些資本的流動。
易綱則指出,資本控制是有成本的,當採取資本管制措施時,要儘可能把資本管制的影響降到最低。「當大規模、持續的資本流入時,必須清楚資本的來源,這和發達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關。」易綱說道,「當資本流動出現了系統性風險時,則需要合適的資本控制政策來減輕風險。」
6月19日,中國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有所增大。對此,利普斯基稱,IMF支持中國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易綱指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和機制靈活性的增加,有利於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抑制通貨膨脹。人民幣匯率會繼續朝著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照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邁進。他同時強調,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市場和匯率工具上看,中國完全可以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