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建設預警機制發揮功效,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績效為近7年最佳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2018建設預警機制發揮功效,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績效為近7年最佳
新聞摘要
  • 2018建設預警機制發揮功效,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績效為近7年最佳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國發會於2019年2月14日第64次委員會議,就2018年納入預警機制列管之46項計畫全年執行情形提出報告。在預警機制與工程會公共建設督導會報相互搭配下,2018年度整體公共建設計畫預算達成率93.71%,較2017年度之88.85%提升4.86個百分點,為近7年最佳;年度預算未執行數也由過去平均每年近500億元,大幅縮減至288億元。陳主任委員請各部會持續精進,積極掌握各項計畫的關鍵里程碑,預為因應可能風險,務求2019年度公共建設計畫達成率再創新高。
 
為使政府資源獲得充分有效運用,行政院核定國發會自2018年起實施「公共建設計畫審議、預警及退場機制」,以全生命週期概念,促使各機關加速落實執行公共建設計畫,另並依2017年度計畫執行存有相當落差、具潛藏風險、工程進度配當失衡、輿情關注、近期有重大成果或里程碑等5項原則,篩選出46項公共建設預警計畫,年度經費1,091.31億元,其中以交通部、經濟部及農委會等3部會所屬公共建設計畫占90%最多,涵蓋一般計畫、前瞻計畫及小型計畫等類型。
 
截至2018年底,46項預警計畫年度預算達成率為87.16%。分析預警計畫達成率較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為低之原因,主要在於預警計畫的篩選,係以該計畫執行本有風險或落後為主要考量;換言之,即挑選體質較弱之計畫,經由本機制,協助發現問題、及時加強輔導。透過與工程會公共建設督導會報相互搭配,輔導各部會發掘計畫執行風險並竭力克服執行障礙,46項計畫中有34項計畫達成率達90%,顯見預警機制已發揮功效,其所帶動之效益,不僅使2018年度整體公共建設計畫預算達成率優於2017年度,更為近7年最佳表現。另分析46項預警計畫主要遭遇困難,包括多次流標、驗收遲延等。對此,國發會除將持續列為2019年度預警計畫加強管控,更將2019年度預警計畫擴增至60項,並持續結合工程會每月召開的公共建設督導會報加強關注,促使計畫如期如質推動。
 
針對本次報告,與會的工程會主任委員吳澤成發言表示,提升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效能的關鍵,與計畫可行性密不可分;各機關在規劃設計階段即應就未來執行的關鍵點及可能面臨的困難預做準備,並如實反映在預算編列上。另為加速計畫執行,各部會在預算審議階段應即先行辦理各項前置準備作業,在執行過程中更應透過督導會報隨時掌握狀況,及早提供協助,切勿到數據落後才謀求補救。此外,為協助各部會,工程會將持續與國發會合作,並成立輔導團,主動前往瞭解問題,加速解決。
 
有關本次會議中提到計畫執行應付未付金額較高、執行金額有集中在第四季的趨勢,以及廠商因預付款還款保證、沖償、回存等銀行作業規定導致資金調度緊俏問題,在應付未付金額方面,陳主任委員提醒各部會,應縮短行政流程,加速已執行工項之估驗作業,並就已完成工程儘速提報竣工及驗收,使廠商儘早獲得款項,減少民怨;在執行進度規劃方面,陳主任委員也請各部會特別針對延續性計畫,應於各季均訂定適當的查核點,督促計畫加速執行。至於廠商資金調度方面,陳主任委員則請金管會進行專案研究,以協助優質廠商永續經營。
 
陳主任委員表示,推動公共建設計畫審議、預警及退場機制的目的,在促使計畫如期如質完成,避免經費閒置;執行過程發現的資訊與問題亦可回饋至計畫及經費審議,避免預算配置不佳而排擠其他計畫經費。陳主任委員強調,面對外在環境潛藏的不確定性風險,今年全球經濟景氣趨緩,誠如央行楊總裁所言,內需將是推升我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而高達4,500餘億元的公共建設經費,更是驅動內需、帶動景氣的關鍵,因此請各部會首長務必加強督導、落實推動;如遇有困難,可隨時向經建會及工程會請求協助。期盼在各部會共同努力下,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確保國家經濟榮景。

2018年度公共建設推動辦理情形-懶人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