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指出,上半年商用不動「慘」,預計Q3略見曙光
高力國際分析,2017年第2季廠辦類型交易總金額73億元,占整體商用不動產交易比重約65%,買家多數為自用型的製造業買家。第2季土地因缺乏大案成交,交易金額約191億元,季減13.18%;上半年累計土地交易總額約411億元,年增率為46%。根據高力國際季報資料指出,第二季商用投資市場除大同大樓店面外,超過5億的交易案例均為廠辦,而廠辦主要買家以製造業的成交金額佔比最高;土地市場部分,因缺乏大型交易,使本季成交金額低於前一季,但連續兩季的成交金額分別超越2016年同期。
劉學龍表示,2017年第2季大大小小成交案件約20件,其中有一半是自用型買家進場,例如製造業、科技業等,這意味著市場上買賣雙方對於價格的認知,已經來到價格進入谷底的合理水準,因此誘使買家自第2季陸續進場;但另一個隱憂,是金融壽險業出手已經連續兩季掛零,他指出,全球資金移動產生結構性變化,以往境外到亞洲投資有400多億美金,2016年境外到亞洲投資下降到162億美金,但亞洲投資到境外有589億美金、亞洲境內投資就有693億美金,可以看到亞洲的實力不斷在擴張,「遺憾的是,無論是亞洲投資到境外或是亞洲境內投資,這些錢沒有一筆在台灣發生。」
劉學龍說,上半年參加一些國外的高峰論壇,談到台灣的投資市場,外資他們對於整個台灣的投資是非常負面、悲觀的,基本上已經沒有熱情或誘因。「除了兩岸因素,台灣投報率低於亞洲平均值,再者他們聽到台灣對於外國法人投資台灣的資本利得稅,要扣到35%,感到極不友善、不歡迎外資的態度。」
「所以商業不動產在上半年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沒有任何外資的蹤影,壽險公司還是採取悲觀的態度。」不過劉學龍認為,目前看到2017年台灣商用不動產的市場,要比金融海嘯那時候還要差,但第三季交易量會慢慢出現,「壽險在下半年應該會出手」,整體應該會比前兩季更好。
劉學龍指出,外資為何排除投資台灣這個議題,除了租金回報率長期偏低以外,高持有稅(房屋稅地價稅)及高所得稅(45-35%)都是造成讓外資卻步的原因之一,如果政府不正視這個問題,適時修法,台灣將從國際投資市場消失,未來不再有外資會投資台灣的商用不動產。劉學龍加重語氣的說道,「這個時代比起蔣介石、蔣經國那個年代還不如,最起碼當年還有『華僑回國投資條例』、『鼓勵華僑及旅居港澳人士來台舉辦生產事業辦法』,在政府表達善意之下,台北的第一飯店、統一大飯店、中泰賓館、華國飯店、環亞大飯年就是在當年政府鼓吹之下回台投資的,現今政府對於鼓勵海外資金回台投資的意圖,則相對顯得「不積極」。
高力國際董事李日寶表示,本季土地交易中,各級政府標脫土地金額達90億元,佔全體成交金額的47%,但也都是中小型土地交易,因此僅有三筆進入前十大交易,不過由於政府辦理土地標售作業,使本季土地交易排名出現大洗牌,台北市從以往前兩名「淪落」至第六名,原因除缺乏大型交易外,台北市沒有重劃區土地可以標。另外,最近台股站上萬點大關已經有30天,相對的不動產市場上也可看到價格已趨於穩定。例如法拍市場上,有些條件不錯、地段良好的物件,才進入二拍,就吸引潛在買家出手,並不致淪為二拍才出現拍板成交。預期進入下半年之際,市場悲觀氣氛會逐漸緩和,第3季可望出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