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基地開發排入雨水下水道逕流量標準 」,規範基地開發最小保水量及最大排放量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
「台北市基地開發排入雨水下水道逕流量標準 」,規範基地開發最小保水量及最大排放量
新聞摘要
  • 「台北市基地開發排入雨水下水道逕流量標準 」,規範基地開發最小保水量及最大排放量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為了因應極端氣候考驗,強化市區抗洪及保水能力,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訂定「台北市基地開發排入雨水下水道逕流量標準 」,規範基地開發最小保水量及最大排放量,期望落實開發者自行負擔暴雨逕流之責任,未來基地開發案件需規劃保水設施,以減輕颱風豪雨時市區排水負擔,並可對儲留雨水再利用,達到環保節能效益。
 
水利處表示,台北市為台灣政經中心,人口密度位居全國之冠,在經濟與都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天然綠地漸被不透水的瀝青或混凝土鋪面覆蓋取代,導致土地原有的蓄水、入滲功能喪失,加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使得極端,暴雨事件趨於常態,雖然北市已有全國最完善的防洪排水系統,但在都市開發用地飽和下,可再新建或擴建的防洪用地取得不易,想提升防洪保護標準更是困難。
 
有鑑於此,台北市政府於2006年成立「總合治水推動委員會」,期透過六大綱要計畫(包括山坡地、河川防洪、雨水下水道、都市建設及建築管制、防災預警、教育宣導等)打造台北市為保水、透水、防洪、生態之城市。
 
水利處因此依據都市建設及建築管制綱要計畫,提出嶄新都市內水治理新思維,期望透過開發單元的滯洪空間規劃提昇台北市防洪保護能力,採小系統分散方式吸納洪水之理念,透過貯留、入滲等綜合性考量,推動基地開發雨水逕流量管制,依市府建管處統計資料,1991年至2012年建造執照核發件數約9,000餘件,且迄今每年仍有近三、四百件之建照申請案,顯見北市仍然持續蓬勃開發,未曾停歇。
 
「台北市基地開發排入雨水下水道逕流量標準 」實施後,新開發基地必須具備最小保水量及最大排放量,以分擔市區耐洪及抗洪需求,水利處強調,防洪抗旱已成為現今城市發展的首要目標,「從一棟建築物就是一棵樹」的觀念做起,邁向「城市就是森林」的願景,希望大家一起為環境更獻心力,共同打造宜居的都市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