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多元產業、生態宜居及文化創意,將成為高雄新方向,讓高雄迎向國際(圖:高雄市政府)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陳菊:多元產業、生態宜居及文化創意,將成為高雄新方向,讓高雄迎向國際(圖:高雄市政府)
新聞摘要
  • 陳菊:多元產業、生態宜居及文化創意,將成為高雄新方向,讓高雄迎向國際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大高雄合併屆滿3週年,治水防洪、交通運輸、觀光產業、港區發展、基礎建設等顯著成長,驅動城市翻轉,更屢次躍上國際舞台,創造城市榮耀,市長陳菊2013年12月24日率市府團隊感謝市民支持、信賴;展望未來,她說,多元產業、生態宜居及文化創意,將成為高雄新方向,讓高雄迎向國際、進而提升台灣,未來指日可待。
 
新高雄誕生邁向第3個年頭,高雄在各個面向大步邁進,更屢次在國際盛會及競賽中大放光芒,可謂豐收的一年,陳菊帶領市府團隊召開合併3週年記者會,除感謝團隊夥伴同甘共苦,攜手度過難關,也向市民深深鞠躬,感謝市民朋友3年來的包容與支持,並細數市府團隊3年來創造的各項耀眼成果,將榮耀獻給全體市民。
 
陳菊表示,過去高雄總是佈滿工業煙塵,本以為是高雄難以扭轉的重擔與宿命,成為國家經濟的犧牲者,然而,十餘年積累下來,高雄不斷蛻變與改造,轉型為一座宜居大城,整座城市基礎產生巨大的轉變,在各項民意調查中,市民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與光榮感,皆為全國最高,身為高雄人的自信與驕傲顯而易見,也代表市民對於團隊的肯定。
 
陳菊說,合併迄今,公共建設的成果有目共睹,國內外重要獎項佳績頻傳,合併以來共得到150座獎項,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公園協會聯合主辦,素有全球「綠色奧斯卡」之稱的國際宜居城市獎,高雄於2011到2012年間,包辦3金2銀4銅,2013年再創高峰,勇奪4金3銀3銅,得金數及得牌數獨霸全國與全球參賽城市。
 
安全無虞的居住環境是宜居城市的首要條件,面對極端型氣候的威脅,市府專注於治水工程,提升防洪排水能量,她說,執政7年多來,中央地方共計投入約161億元,進行218件水患治理、應急和疏濬工程,在幾次風雨威脅下,典寶溪、山仔頂溝、寶業里等滯洪池,發揮防洪功效,市府仍將積極爭取相關預算,讓治水防洪工程不致中斷。
 
在基礎建設上,合併後的大高雄,新增的公園綠地面積高達1084公頃,自行車道長年底將達600公里,103年底延長至700公里,證明高雄高度友善自行車;污水用戶接管是進步城市象徵,原市區內的用戶接管率為61%,原縣僅10%,合併後市府積極推動污水工程與用戶接管,兩年半來,用戶接管增加約6萬戶,整體接管率由38%提升到49%。
 
而交通部分,公共運輸量也有穩定成長,市府完成區區有公車、建置「四大轉運站」落實30分鐘生活圈,2012年整年公車行駛總里程數達3400餘萬公里,比合併前增加20%;高捷2013年1至11月平均日運量達16.5萬人次,較2012年同期成長9.1%,也在2012年完成「捷運南岡山站」,並協助高捷公司永續經營,至2013年12月,總運量目前已突破1億200萬人次。
 
陳菊並說,透過增闢路網增加運量,市府也持續爭取路竹延伸線,目前將優先興建南岡山站連接岡山火車站段,2014年初可望獲得中央核定,延續便捷大眾運輸的施政目標,並於任內完成「公車民營化」,2014年港都客運公司正式成立,終結年年虧損,一卡通公司日前也獲得金管會核准,將成為南方最重要的電子票證及小額消費工具。
 
在觀光產業上,海空通路的便利與多元是觀光的命脈,合併以來,高雄航點數成長70%、航班成長32%。而黃色小鴨9月游進高雄港後,一個月的展期共吸引390萬參觀人次,創造超過10億元觀光產值,不但帶來人潮、錢潮,亦有助觀光發展和提昇。
 
港區發展方面,陳菊說,為調整重工業城體質,往文創、觀光、會展等前瞻產業發展,市府啟動亞洲新灣區計畫,4座指標性建築中,高雄展覽館啟用在即,港埠旅運中心及市立圖書總館已經動工,串聯亞洲新灣區的輕軌捷運,已於6月動土,預計2015年中旬通車,成為台灣第一條輕軌,可節省35%的能源,成為安全、便捷、環保的大眾運輸新典範。
 
港市合作的架構下,高雄港郵輪旅客人次也屢創新高,2013年已有18艘次郵輪抵港,旅客數破4萬人次,預估2014年將有約40艘次抵港,旅客逾13萬人次,2013年也開通每周一班定期客輪航線,高雄邁向郵輪母港條件漸趨成熟,中央亦表達在高籌辦「亞洲郵輪論壇」的意願,儘管自由經濟示範區非高雄唯一,市府仍然積極籌備,爭取納入亞洲新灣區與自貿港區。
 
而為引導高雄產業轉型,陳菊說,重大開發不容延宕,市府積極規劃和發產業園區,引進包括機械、金屬製品、交通及電子零組件等產業,預計2014年可提供優先開發區的廠商進駐,增加1萬人的就業機會。而多年來積極爭取總經費達615億的國道七號計畫,目前卻卡在環評程序,導致開發期程延緩,面對國際競爭的環境,高雄必須迎頭趕上。
 
市府也向營建署爭取到高雄新市鎮的後期開發,將以地方與中央共同開發的方式,期縮短時程、加速開發,避免歷經過去20年停滯。而自1997年後土地閒置的興達港,在市府的主動規劃下,進行BOT可行性評估,終與漁業署達成開發共識,已有近10家廠商提出進駐意願。
 
此外,高雄積極創造國際會展參與機會,並開啟城市交流的重要管道,繼世界運動會後,2013年高雄再度代表登上國際,成為目光焦點,陳菊說,高雄接連辦理重大國際活動,包括最具權威的世界烈酒大賽、至關亞太發展的亞太城市高峰會,及世界運動舞蹈大賽,日前出訪新加坡行銷農產品,地方首長一再提起難忘亞太城市高峰會,足見獲得國際社群的認同。
 
在發展經濟、招商引資的同時,不能以環境的破壞、人民健康損害作為代價,日月光汙染事件帶來省思,陳菊強調,環保與經濟衡平,是市府施政不變的初衷,愛護土地、環境永續則是基本價值,此次主動發覺排汙,在依法行政、專業判斷下,採取最高罰緩、停售檢驗農漁產品等必要措施,基於確證,最後祭以勒令停工,對企業要求更高的社會責任,希望獲得具體改善。
 
此一事件也凸顯環保行政面對的困境,無奈水污染防治法相關罰則太輕,她建議中央應立即研議修法,大幅提高罰鍰上限,日月光停工期間,也呼籲業者善待勞工作為評估復工的重要依據,日月光已承諾保障勞工的權益,目前未發生勞資爭議,未來市府會持續關注勞工權益,盡速評估日月光改善計畫,在依法的範圍內,給予行政協助。
 
陳菊說,3年來,市府團隊兢兢業業,積極整合資源,提昇基礎設施與公共建設,鼓勵新興產業發展,企圖帶動高雄轉型,展望未來,將以多元產業、生態宜居及文化創意成為高雄新方向;過去工業化時期,部份國土蒙受不當的資源配置,付出沉重成本,深刻期盼中央在「看見台灣」的時候,進一步「看見南台灣」,看見過去國家發展策略中的失衡與遺漏之處,給予關懷與支持,使高雄迎向國際、提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