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

台北市長郝龍斌集結亞洲華人圈經驗,打造台北公營住宅。

【MyGoNews廖賢龍/台北報導】台北市長郝龍斌在2010年底提出公營住宅構想之後,2011年2月開始在近5個月中訪察新加坡、香港及上海等地,蒐集參考當地住屋政策及作法,作為台北市未來打造公營住宅的參考;郝龍斌過去半年集合亞洲華人區訪察心得,已可略窺台北市公營住宅的10大方向。

台北市要推出公營住宅,而不選用社會住宅或合宜住宅等名詞,郝龍斌認為,應該依照歐美先進國家住宅政策發展經驗,於一般房屋市場外另行建構公營住宅,可以作為政府照顧民眾居住需求的重要政策作為,一方面擔負房屋市場的調節功能,一方面承擔照顧人民居住需求的使命。

依照經驗及傳統,社會住宅是指由政府及民間住宅協會興建,專門出租給有居住需求民眾(包含社會經濟弱勢民眾)使用的住宅,郝龍斌認為,若採用社會住宅名稱,易引發民眾誤解反彈,不利住宅政策推行,實有正名必要,因此建議更名為公營住宅,也是廣義的社會住宅。綜合郝龍斌參訪星、港及上海的心得構想,台北市公營住宅未來的10大方向是:

(1)在市有土地及建物不再出售的原則下,公營住宅「只租不賣,低於市價」。

(2)在公營住宅的量體方面,台北與星、港情況不同,台北市設定公營住宅長期目標需達總體住宅比率的5%,2014年預計要有4800戶左右。新加坡推動「住者有其屋」政策,80%~90%的公民透過公積金擁有房舍;香港則是社會住宅佔了近3成,每年約1.5萬單位公屋。台北市85%的市民已有自己的房屋,所以市府主要是協助有穩定收入、但無法購屋的民眾在北市安居。

(3)台北市公營住宅的坪數規劃在27~30坪,這與新加坡Pinnacl組屋差不多。

(4)公營住宅興建及設計的品質非常重要,將採新加坡模式開設「國際標」蓋出高水準建物,建築要與周邊環境融合,符合環保綠能要求,讓居民住起來非常舒適。新加坡的Pinnacle組屋,是運用國際競圖、合理價售、完善管理及公基金多管齊下,打造出全世界品質最好的公共住宅。

(5)台北市政府還要爭取公營住宅容積率的放寬,新加坡Pinnacle組屋樓高50層,容積率是920;此外,因台北市需負擔取得土地的成本,且法規允許容積率沒有香港這麼高,公營住宅的建造成本,估計約為香港的2倍。

(6)台北市公營住宅居住品質要改善,設計規劃的過程中,也要與可能入住的市民溝通,瞭解他們的需要。

(7)公營住宅需要專業的民間物業管理公司或成立專責物業管理單位,以提供高品質的管理維戶服務;另外,讓居民自組管理委員會,訂定居住公約。

(8)台北市推動的公營出租國宅,對象不見得是弱勢,而是無法負擔高房價的民眾,若以市面租金8成提供好的居住環境,誘因是足夠的,將不同於香港公屋協助弱勢的作用。

(9)從香港的經驗發現,要有都市更新公司協助推動政策。香港公屋的管理政策,包含進駐者審核、居民委員會及扣點制度,都是北市值得參考的方向。

(10)新加坡方面,住宅面積能夠滿足民眾,且能與周遭環境結合,並透過公民協會凝聚民眾向心力。上海新凱家園的整體規劃、公共設施及節能綠建築之設計,都可供為興辦公營住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