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隆東營區」開工動土,扭轉閒置空間,打造台北市南區社福旗鑑型園區共融(榮)新風貌
萬隆東營社福園區2020年11月26日於基地舉辦內工程動土祈福典禮,由市長柯文哲親臨主持,並帶領相關人員共同祈求工程圓滿進行,將著重工程品質,預計於2023年6月竣工。未來將提供嬰幼兒、老人、婦女、身心障礙者及地區型福利服務等多元空間,成為南區指標性、旗艦型的社會福利園區。
社會局長周榆修表示,過去萬隆東營區長年為國防部軍法局所用,因著高聳圍牆以及戒備森嚴的形象,與在地社區有很深層的距離感,後因軍法局搬遷已無使用需求,於軍備局拆除完成後,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並委託本市公園處代辦協助規劃為綠園地,並自2018年5月起開放地區民眾活動使用。同時社會局自2017年起委託本市都市更新處辦理先期規劃作業,歷經多次拜訪周邊里長,召開多場地區說明會及公聽會等,聆聽與彙整民眾意見,規劃設置兼顧社區融合所需之地區型服務與設施,並規劃融入當地社區之生活支持設施,以滿足區域社福需求,營造福利社區。萬隆東營社福園區內規劃了老人服務中心、長期照顧機構、托嬰中心、親子館、幼兒園、婦女服務、失能身障日間照顧中心、身障共居服務、社區復健中心、庇護工場及55歲銀髮中繼示範型企業等多元在地社福設施。
台北市政府在面臨全國少子化趨勢及本市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挑戰,現在即將揮別以往50年來在地居民印象,由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攜手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一同建造無圍牆共融社福園區,以健全南區完善社會福利服務輸送體系,提供在地化與多元共融之福利服務設施。此外,本新建工程預計於2013年6月竣工,未來園區更將結合「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理念(如節能管理、安全防災、健康舒適等)應用於建築空間後再擴展至整體社區尺度,在既有綠建築基礎上,導入不同層次的能源管理模式,同步結合開放空間綠地,提升土地經濟效益與都市服務機能,形塑鄰里新核心,促進周邊地區更新再造,並完善區域社福需求。未來本府將全力投入工程施作,期望本基地於未來也能成為任何市民都可親近的空間,讓這個基地從封閉走向開放,讓城市邁向共享、共榮。
新工處總工程司劉家銘表示,本案基地約0.9公頃,原由國防部作為軍事法律事務使用,因軍方近年已無使用需求,自2017年起辦理先期規劃,並整合基地及周邊都市計畫範圍內之私有地,召開多次地區說明會及公聽會,規劃興建多層級社福園區,預計興建地上6層、地下2層綜合型社福園區,設置20項社福及公共服務設施。
新工處工務科蕭志龍科長說明,本基地將由台北市政府興辦發展為「兼具社區融合之地區型社會福利設施」的新標竿,透過適當的開放及社區參與的導入,讓福利設施成為所有市民都可親近的空間。老人們可以在開放空間中與地區民眾運動、交流,嬰幼兒可以更親近不同族群的社會,本園區將增加大眾對社會福利的參與感,將社會福利設施形塑為凝聚社區共識的共同活動及生活空間。
新工處工務科中正工務所鄭昌華主任補充說明,本工程於2020年7月28日決標,由三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得標,總工程費約計新台幣13億餘元,於2020年10月開始施工並預計於2023年6月取得使用執照。本工程將興建地下2層地上6層建築物,建築物南北側各有4-6M寬的退縮空間,四周以複層植栽呈現,並種植常綠喬木及灌木為主,地面鋪設透水鋪面,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調節環境氣候、降低地表逕流。地下室設置雨水回收池,以貯集雨水再利用來澆灌1樓之植栽區,另外在屋頂增加隔熱材料、室內照明採LED或節能燈管、水龍頭及廁所設施採省水標章、……等多項設施,期能達到綠化、保水、節能等環境友善的目標。並結合社、民、衛、勞、教等五政資源,提供如老人服務中心、長期照顧機構、托嬰中心、親子館、幼兒園、失能身障日間照顧中心、身障共居服務、社區復健中心、庇護工坊等多元在地社福設施,讓這個基地從封閉走向開放,透過兼顧社區融合所需的地區型服務與設施及融入當地社區的生活支持設施,形塑為鄰里新核心,完善區域社福需求,可望成為台北未來推動地區型社會福利園區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