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建設 8/27桃園「下水道工程實務研討會暨下水道設備展」(圖:桃園市政府)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隱形建設 8/27桃園「下水道工程實務研討會暨下水道設備展」(圖:桃園市政府)
新聞摘要
  • 隱形建設 8/27桃園「下水道工程實務研討會暨下水道設備展」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社團法人台灣下水道協會看見桃園下水道建設的努力及創新,2019年力邀桃園市政府共同舉辦「2019下水道工程實務研討會暨下水道設備展」,活動訂於2019年8月27日(二)上午10:00到下午4:00在市政府前廣場舉行,當天鄭文燦市長將與市民一同見證下水道建設成果。
 
桃園市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從升格前5%提升至2019年7月已達19.6%(以1戶4人計算),累積接管數已破10萬戶,接管率成長近4倍,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從升格前5%提升至19.6%(以1戶4人計算)累積接管數已破10萬戶,接管率成長近4倍,成長比率為六都第一,以及雨水下水道實施率從升格前56%提升至74.7%,成長比率同樣也是六都第一。
 
水務局劉振宇局長表示,升格前,已規劃8處污水下水道系統,升格後,新增規劃4處系統,目前已規劃完成12處系統,總經費達新台幣1,300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桃園北區污水系統已於2016年初完工啟用水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建設,本系統是以促參BOT方式推動,各階段均如期進行,獲得金擘獎及國家卓越建設獎肯定,並於2018年2月經行政院環保署通過認證,成為桃園市第1座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之水資源回收中心,秉持著好還要更好,第二期擴廠計畫,除了原先的MBR技術,再新增工研院獨門研發的生物網膜技術(BioNET),使放流水總含氮量再減2至3成,提高處理能力,後續並將推動再生水計畫。
 
中壢系統BOT及埔頂BOT計畫均於2016年重新招商簽約,在桃園市府積極與特許廠商協商下,於2017年起先行施作污水管線系統,以期水資中心完工後可同步進行用戶接管通水。此外,以政府自辦方式推動的龜山、復興、大溪、石門系統已完成水資源回收中心及主次幹管建設,且進入營運階段;楊梅系統的水資源回收中心及主次幹管也於2018年建設完成,並同步開始進行用戶接管作業;桃園機場捷運A7站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工程及小烏來風景特定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已獲中央核定補助,並分別於2018年及2019年開始動工。桃園市整體污水建設策略採促進民間參與及公辦方式併行,多管齊下接管家戶生活污水,加速提升污水普及率。
 
劉振宇表示,桃園雨水下水道升格前實施率約56.13%,為健全桃園市都市排水系統,除了加速推動雨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及普查作業,目前已爭取「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共計38件工程,總經費達新台幣25億9,995萬元,截至2018年底雨水下水道實施率已達75%,預計2023年底實施率可望突破80%,以期提供市民更好的居住環境。
 
劉振宇亦提到,下水道系統建設漫長且艱辛,市府除了提升用戶接管普及率,為了及早改善提昇河川水質,市府同步建設多處河川水質現地處理設施,桃園升格前僅有1處位於新勢公園的礫間淨化系統,升格後,市府於龍潭大池、南崁溪、富林溪、大漢溪及黃墘溪等共推動11處礫間淨化系統及3處人工濕地,每日可處理12萬7,500噸河川污染。其中,「朝陽水語教育園區」及「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榮獲2018年公共工程金質獎殊榮,市府並會持續努力打造環境教育場所,除淨化河川改善水質,也透過環境教育場所讓市民了解水的重要。
 
劉振宇進一步表示,下水道建設是一項非常貼近民眾生活而需要市民共同配合的建設,此外在建設過程也會對交通造成難以避免的衝擊與影響,因此市府為鼓勵民眾制定了用戶接管「三免費一補助」政策,以及訂有多項交通配套措施搭配「桃園遠端工程監控系統」,用以監看現場施工即時影像,掌握工程進行狀況、確認相關安全設備是否依規定配置,以提升本局督導效能有效率的處理,取得建設與不便之間的平衡,降低交通衝擊。
 
另外,桃園市自2015年升格以來,持續看重桃園智慧城市發展,2019年一舉榮獲「2019國際智慧城市論壇年度全球智慧城市首獎(Top1)」殊榮,而水務局開發的「桃園市下水道雲端智慧管理系統」及「桃園市智慧地下水管理系統」兩大系統,運用IoT物聯網、GIS地理資訊等最新技術來建置本系統,並透過AR可視化技術讓下水道設施的現場狀況可即時掌握,進而迅速進行下水道維護工作,讓各界看見桃園如何創新運用最新資通科技,打造安全永續的智慧城市。
 
為迎接桃園市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破10萬戶里程碑的到來,2019年8月27日誠摯邀請市民朋友一同在桃園市政府前廣場參與「下水道工程實務研討會及下水道設備展」,總計有22個攤位及1個大型主題館展,設有闖關活動贈送限量文創宣導品,民眾可以近距離體驗讓污水變乾淨的神奇過程、後巷美化變變變、AR魔法互動等遊戲,並且現場了解檔案線上申請應用的資訊,滿足民眾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