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公宅不僅是量的增加,也要質的改進,才能有效提高北市整體居住環境(圖:台北市政府)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柯文哲:公宅不僅是量的增加,也要質的改進,才能有效提高北市整體居住環境(圖:台北市政府)
新聞摘要
  • 柯文哲:公宅不僅是量的增加,也要質的改進,才能有效提高北市整體居住環境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2018年10月22日出席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公共住宅論壇開幕式。柯文哲表示,居住權是一種基本人權,讓人民有可以負擔得起、有一定品質的居住空間,讓人民可以安居樂業,這是政府的責任,而公共住宅不僅是在量的增加,也要做質的改進,才能有效地提高整個台北市的居住環境,讓台北成為宜居永續的城市。
 
柯文哲表示,高房租、高房價一直是台北市民、特別是年輕市民感到最痛苦的問題,因此興建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是台北市政府的重要政策。柯文哲說,在他就任之初,台北市的公共住宅的比例只有0.68%,遠低於荷蘭的32%、香港的30%、日韓的6%,因此公共住宅是他上任後積極面對處理的問題。
 
柯文哲提到,2015年他參加光州世大運時,有去首爾的公共住宅住過一個晚上,當時他詢問首爾的公共住宅計畫何時開始,對方回答是盧泰愚當總統時開始的,所以已經推動了將近30年,台北市算是急起直追。
 
柯文哲表示,今天舉辦的這個論壇,是由韓國首爾住宅公社2016年開始舉辦,第一屆、第二屆在韓國舉辦,2018年第三屆由台北市舉辦,邀請來自荷蘭、法國、韓國、越南、新加坡和香港的城市代表,有三大主題,分別是公共住宅政策、公共住宅的規劃設計和維護管理及都市再生,希望透過這個經驗分享和交流,大家可以彼此交換經驗,也藉此展現台北市政府推動公共住宅的決心。
 
柯文哲指出,台北市興建公共住宅有四個目標,第一是實現居住正義,第二是城市美學,第三是推動智慧建築產業,第四是建立新的社會模式、帶動區域產業的新的目標;因此過去4年當中,台北市政府非常認真的在推動公共住宅政策,希望可以達到以上四個目標。
 
柯文哲也不諱言的說,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不管是當地居民的抗爭、議會的杯葛等等,所以至少舉辦了44次的公聽會,160場的里長會議,其他非正式的溝通協調會議不計其數,他自己也被居民撒過冥紙。不過,松山區的健康公宅和文山區的興隆公宅落成之後,因為讓當地居民覺得是有好處的,也沒造成周邊房價的下跌,加上整個社區的需求有被滿足,所以未來他相信在興建公宅的過程時,抵抗應該會變少。
 
柯文哲表示,到2018年年底,大概有35處基地在動工,4年當中已完工和施工中的公宅大概會達到1萬2千多戶,總經費達764億元,在人力沒什麼增加的狀況下,發包的戶數相較於前朝8年的4.3倍,以時間來計算,目前的都發局同仁大概是以前的8倍,他們非常辛苦。
 
柯文哲說,除了公宅外,在過程中有發現幾個問題,所以推出新的政策,包括分級租金補貼和包租代管。前者是因為以前租金的價格只有一個,但市府認為應該按照租戶的收入和人數有不同的調整,因此目前改成從3000-11000元的分級補貼,會較過去的統一價格合理些。此外,全台灣目前超過3個月沒有住人的房子大概有80萬戶,超過1年沒有住人的房子約有60萬戶,在空屋這麼多的狀態下,若還要興建這麼多的公宅,顯然政策需要重新討論一下,因此如何讓目前的空屋可以進入租屋市場,這是很重要的工作,所以政府推出包租代管。他指出,實施一年來市府有做檢討,如何讓這個政策更有效率,因為目前全台灣推包租代管大概有1000戶,相對於60萬到80萬的空屋,這數目顯然太低了,如何透過行政或租金的手段,讓更多的空屋可以進入租屋市場,這的確需要中央和地方來共同思考的。
 
柯文哲表示,今天舉辦這場亞洲公共住宅論壇,同時也舉辦2018亞洲公共住宅展,把過去台北市政府過去4年來推動公共住宅的具體成果呈現出來。他強調,公共住宅不僅在量的增加,更重要是質的改進,我們希望公共住宅可以有效地提高整個台北市的居住環境,也希望透過這些展覽,讓台北市民知道台北市政府在推動公共住宅的努力,未來會更加支持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的推動。
 
最後,他除了歡迎各城市代表的蒞臨參加,希望透過論壇中的經驗交流和分享,最終目標是讓台北市成為宜居永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