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六張犁公宅開工典禮 柯文哲:把蓋公宅做為拉動台灣產業的火車頭
柯文哲指出,新建工程是台北市的重要政策,事實上市府當時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4年2萬戶,不過目前正在對這個政策做修正,因為目前台北市超過12個月、連續沒有人住的房子有3萬6千戶,超過6個月連續沒有人住的,大概有5萬6千戶,市府有查過全台灣超過12月、連續沒有人住的房子有61萬戶,所以中央在講要蓋20萬戶公宅,在實務上的思考有點怪怪的,因為如果要蓋20萬戶的公宅,可是明明有61萬戶的空屋,這政策有些地方需要修改。
柯文哲表示,市府內部有討論過,用市府來蓋只租不賣的公宅,雖然可能數字要下修,但還是要做,因為在整個學術上,只租不賣的公宅要到5%以上才開始對整個市場價格產生破壞,所以在還沒有達到5萬戶之前,理論上都還是要繼續蓋,至於如何把那些空屋逼進市場,來達到5萬戶目標,也許是我們下個階段要去思考的。
柯文哲認為,不管怎樣,興建公宅還是要做,因為政府馬上可以在手頭上作為調整的很多用途。他也重申,台北市蓋公共住宅有四個目的,第一個就是居住正義,如果政府沒辦法讓人民一下子買得起房子,起碼租得起,而且租得品質不能太差,讓年輕人有租得起、有品質的房子,這還是第一個目標;然後配合包租代管、分級租金補貼的制度,把這些空屋逼進市場。
柯文哲指出,第二個目的是落實城市美學,如果到過國外,就知道其實台北市的市容還是不好看,市容的美化要做,但是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後來要求蓋公宅時,就要求一定要把城市美學放進去,他不希望每個公宅蓋起來像是火柴盒,這是需要去努力的。
再來是智慧建築,柯文哲提到,市府有計算過,利用蓋公宅時候,把資通訊引進來,拉動台灣的智慧建築產業,這個政策有到行政院討論過,得到科技政委支持,或許美、日在資通訊方面比台灣強大,但在資通訊的強國中,台灣是緯度最低的,亦即如果今天到泰國、緬甸蓋公宅時,台灣的know how是有優勢的,所以後來就把智慧建築視為發動興建公宅時的一個重要政策,利用蓋公宅的經濟規模,來拉動台灣的智慧建築產業。
柯文哲提到他2018年去荷蘭回來後,把循環經濟帶進來,就是說以前蓋公宅的概念是有蓋就好,現在變成拉動整個台灣產業的火車頭,南港機場將是第一個帶進循環經濟的公宅基地,預先思考50、70年後這些房子要拆掉的時候,東西都可以再循環使用,所以包括材料、隔間都要先特別思考。
柯文哲強調,蓋公宅不是跟在潮流的後面,應是倒過來,把蓋公宅作為拉動台灣產業的火車頭。
柯文哲指出,最後一個目的是建立新的社會模式,以前蓋公宅大家都不是很喜歡,甚至當作鄰避設施,所以蓋公宅是要讓當地的社區有利的,包括托幼、托嬰、托老、居民活動中心,甚至興隆公宅的底層都預留診所的空間,所以也就是說,公宅的低樓層,包括7-11、醫院、衛生所、居民活動中心等這些居民需要的東西都擺進去。
柯文哲說,事實上,從松山的健康公宅開始,每棟蓋公宅時,一定會把周邊一起做個整理,雖然這次蓋這個公宅只有31億元,但是旁邊的公園要6億元、交通改善要14億元,把旁邊路要拓寬的、該徵收的都一次處理掉,這樣才能讓周邊的民眾覺得蓋公宅有點好處的,減少地方的抵抗,讓社區不會對公宅有所排斥。
柯文哲說,這個工程5月完成統包,9月開工,只花4個月開工,算效率蠻高的,他非常感謝大家的努力,而這個公宅基地毗鄰台北醫學大學和吳興街,在六張犁捷運站的旁邊,整個生活機能相當好,蓋完後有700戶,除了一般公宅外,因為旁邊就是台北醫學大學,因此興建好後,大概會有一部分用來做銀髮的智慧公寓,把遠端醫療引進來。他也提到,只有你的想像才能限制得住你,所以倒底如何利用資通訊來給老人更好的照顧,怎麼跟醫療院所合作的模式,市府還在試驗。
柯文哲表示,台北市有12個行政區,有12個石頭湯計畫正在跑,當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台灣要怎麼應付快速老化的社會,坦白說,這不是中央通過一個長照2.0,從此以後台灣的老人家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不可能的。他說,市府有算過,台灣目前有28萬名的外勞,如果這個模式不變,到時候需要30多萬名外勞,這不太可能,是有問題的;此外,因為少子化,也不要幻想孩子會照顧父母,所以自己要照顧自己的新型老人照顧模式,這是市府正在思考的。他知道台北醫學大學對這個相當有興趣,又有地利之便,將來怎麼透過資通訊技術把這些新型模式引進來,吸引銀髮族來住。
柯文哲最後提到,他放眼看過去,周邊的房子都是需要都更的,所以跟廣慈園區開工時他講的一樣,如果周邊的里可以有辦法趕快組織都更自治會,他承諾大家,屆時這個公宅基地蓋好時,會讓大家整批搬進來,當作中繼住宅,市府也可以派工作人員,進駐地方成立工作站,協助大家進行都更工作,因為有了斯文里都更成功經驗,現在包括水源二、三期、南港機場、南機場等,都已經有工作站進駐進去,所以他呼籲大家,如果對都更有意願的話,趕快組自治會,市府的都更中心會全力來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