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豪宅!新加坡、香港、台北是亞洲表現最差的三城市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Global Real Estate
國際豪宅!新加坡、香港、台北是亞洲表現最差的三城市
新聞摘要
  • 國際豪宅!新加坡、香港、台北是亞洲表現最差的三城市
【MyGoNews蕭又安‧方暮晨/綜合報導】瑞普萊坊根據2016年《財富報告》調查結果表示,全球超高淨值人士(註:即扣除自住物業後,資產淨值達3000萬美元或以上的人士)的人數從2005年的116,800名大幅上升61%至2015年的187,468名,反映出全球金融危機數年後資產價格和投資回報上升。預料截至2025年,全球超高淨值人士的人數將增長41%至263,483名,增幅較過去10年放緩。
 
瑞普萊坊指出,未來10年,中國和印度超高淨值人士人數增長將分別為全球第二和第三高。萊坊亞太區研究部主管Nicholas Holt表示:「2015年,在中國經濟放緩、原油價格下跌、股市動盪和美元升值等全球宏觀經濟事件影響下,萊坊追踪的亞太區19個國家中有12個國家的超高淨值人士人數下跌。然而長期來看,超高淨值人士增長集中在亞洲,在過去10年,亞洲淨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人士的人數高於其他任何地區。」
 
亞洲眾多新富豪對亞洲富豪群體的年齡結構產生重要影響,這也反映了這些市場近年增長的本質和發展機遇。其中,淨資產在1,000萬美元或以上人士的平均年齡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一群中國人比瑞士人平均年輕10年。亞洲10億富豪人數在未來10年將大幅上升71%,達至832名,跟美國擁有840名10億富豪不相上下。2015年,全球10億富豪人數達到1,919名,相對10年前上升68%。當中,中國擁有185名10億富豪,領跑亞洲。
 
瑞普萊坊指出,在過去10年間,個人跨境投資顯著增長,其中物業投資占大部分。跨境投資增長成為過去10年的大趨勢,驅動力來自中國對外投資大幅增長,在2005年至2015年間,中國對外投資上升1,471%。在吸引海外投資方面,中國的增長幅度同樣顯著,10年間上升500%。
 
在過去10年,《財富報告》根據富豪的居住地點、投資態度、子女教育、業務發展、網絡以至休閒活動選出全球超高淨值人士認為最重要的城市。倫敦和紐約成為最重要的城市的第一和第二位,就其吸引力的廣度和深度而言,也没有其他城市可以跟它們相比。新加坡超越香港成為最重要城市的第三位。
 
2016年,萊坊的國際豪宅指數涵蓋全球100個主要豪宅城市及第二住宅地市場的表現數據,表明不同因素對全球豪宅市場的影響。至於國際豪宅指數整體表現部分,2015年全球豪宅房價平均僅上升了1.8%。
 
瑞普萊坊指出,2015年,國際豪宅指數100中,有66個城市的房價維持不變或上升,其中10個地點有雙位數的房價升幅。溫哥華在指數中表現最強勁,2015年有近25%的豪宅房價升幅。歐洲城市在價格升幅排行榜中表現優異,前10大中有3個為歐洲城市。受惠於部分大陸城市的不動產降溫措施,上海豪宅表現突出,從2014年在國際豪宅指數排名61位,大幅上升至2015年排名第三位,其豪宅房價得14.1%的按年增幅。且上海是唯一一個亞洲城市躋身排行榜的十大位置。新加坡(排名81位,房價下跌2.1%)、香港(排名91位,房價下跌3.6%)和台北(排名93位,房價下跌4.7%)是亞洲表現最差的三個城市。
 
 
扣除公共設施,計算可購買的豪宅淨面積,摩納哥豪宅價格已連續第九年為全球最高,100萬美元在摩納哥僅能購買17平方公尺的豪宅。而香港和倫敦則佔第二和第三位,100萬美元分別可購買20平方公尺和22平方公尺的豪宅;台灣則可以購買約39平方公尺的豪宅面積。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主管黃舒衛表示:「台灣在央行限制貸款、房地合一稅、囤房稅、豪宅稅、新版房屋稅多方管制下,豪宅交易只剩自住買方,交易量更只剩高峰期的兩成左右。屋主、建商開價或推案已趨保守。未來即使有鬆綁或激勵措施,也難逃脫價格修正的命運。」
 
萊坊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紀言迅指出:「縱使美國聯準會初步加息的行動較為謹慎,但美國調高利率無疑影響住宅買家的情緒,令住宅銷售量下跌。」
 
萊坊亞太區研究部主管Nicholas Holt表示:「新建豪宅市場供應量將對未來市場表現有關鍵性的影響,香港豪宅市場預期供應不足,新加坡的情況亦一樣,但沒有香港那麼嚴重。長遠而言,投資主要城市的豪宅市場會較安全,因為在低迷時期這些城市一般反彈較快,且在整個市場周期中流動性較強。」在高利息和房價低增長的環境下,正確選擇住宅物業投資地點變得更加重要。
 
 
萊坊資本市場專家分析過去10年的市場主要趨勢,私人投資者未來的機遇和市場的一些重大交易。亞太區資本市場主管Neil Brooks指出:「過去10年最顯著的發展趨勢可能就是不斷擴大的富有個人投資者群對商業物業的興趣顯著加深。由於本地市場增長放緩,加上投資途徑增加(既有印度和中國的房地產信託基金,亦有企業或俱樂部交易),超高淨值人士接觸商業房地產的機會增加,預料西方主要市場的物業資產將繼續成為亞洲私人投資者的目標。
 
萊坊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夏博安先生表示:「過去中國的機構投資者都在市場中佔主導地位,但我們開始看見新一輪中國海外投資浪潮。這些新投資者集中投資主要和二線地區的中小型項目。美國持續受超高淨值人士青睞,但鄰近內地的香港同樣有吸引力,成為他們投資非核心區商業物業的另一個目的地。」
 
瑞普萊坊總經理劉美華表示:「受金管會2012年的金八條關於投資不動產的投報率不得低於2.875%(現為2.415%)的限制,壽險業難以進場,因此商用不動產價量處於低檔。但另一方面,商用不動產的台灣商業物業的相對跌價風險小,而且又有穩定的租金收入產生,已成為超高淨值人士資金避險或長期持有的最愛。目前商辦的需求最穩定,但工業及零售地產受產業轉型及消費習慣改變的影響,供不應求的現象明顯,市場較活潑,能吸引超高淨值人士投資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