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屆第3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陳菊:力圖轉型翻轉產業(圖:高雄市政府)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第2屆第3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陳菊:力圖轉型翻轉產業(圖:高雄市政府)
新聞摘要
  • 第2屆第3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陳菊:力圖轉型翻轉產業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高雄市議會2016年4月11日召開第2屆第3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市長陳菊就各面向政策規劃和區域市政建設,進行說明報告。陳菊說,翻轉產業是高雄的使命責任,面對世界城市競爭,高雄將從港口出發,重新布局產業空間,也將與新政府持續對話合作,落實財政正義,實現產業升級和安全宜居新高雄。
 
產業經濟方面,高雄提出翻轉高雄計畫,陳菊表示,縣市合併後,大高雄版圖六都之中面積最大,過去這幾年來,高雄力圖翻轉,透過治水、改善交通、推動公共運輸、擴大公園綠地、發展文化,要從重工業轉型為宜居城市。高雄是石化鋼鐵產業的重鎮,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高雄尋求產業升級與轉型,產業政策的形成與資源都在中央,2016新政局是高雄的契機,期盼中央大力支持。
 
陳菊說,翻轉的關鍵在高雄港,舊港轉型後成為「亞洲新灣區」,第二港口則透過填海造陸,2019年完成200公頃,2040年完成2000公頃,形成新的「貨櫃中心與外海工業區」。兩個港區是高雄轉型兩大發動機,其中,亞洲新灣區第一階段五大建設陸續完成,第二階段必須石化企業總部南遷,國公營單位和與市府多方溝通、整體規劃開發,205兵工廠也要儘速遷移,原址轉型為經貿發展用地,三條件配合轉型才能順利完成。
 
在第二港口部分,要建設貨櫃中心與外海工業區的先決條件是,大林蒲必須遷村。大林蒲和鳳鼻頭聚落被工業區包圍,根據2016年1月的調查,高達88%的居民贊成遷村。在民意高度支持之下,市府召開「小港沿海六里遷村推動小組」會議評估遷村,希望中央承諾支持遷村,讓居民遠離安全的威脅,也讓外海新的產業園區能夠啟動,她允諾將來的遊艇產業專區以及綠色材料循環園區,都會符合更嚴格的環保標準,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配合兩大港區的開發,市府正積極完善交通建設,陳菊說,首先是國道7號的開闢,讓大型車輛從新的產業園區直接聯往高速公路,捷運輕軌路網也要儘速完成,輕軌捷運第一階段C4~C8正在進行動態測試,4月辦理初勘,通車後將串聯夢時代、台鋁商圈、高雄展覽館等地標,預計2019年完成第二階段整個環狀輕軌的串聯。而捷運紅線「岡山路竹延伸線」,行政院已經同意南岡山站至岡山車站部分,從岡山車站至湖內大湖站路段市府也在持續爭取中。
 
另外,鐵路地下化則是高雄百年大事,從左營到鳳山全長15.6公里,地下化後騰出來近百公頃的土地,將闢為綠色景觀園道,園道用地將請中央提供無償使用。陳菊說,「高雄翻轉計畫」的完成,將把綠色材料循環產業聚落集中於臨海及外海工業區,而亞洲新灣區則將群聚高附加價值的工商服務業,所創造出的利潤,將挹注整個大高雄的發展,更由於空間的轉型,工業管線不再需要經過市區,變成更安全、更宜居的新高雄。
 
高雄翻轉計畫需要中央的政策與財政支持,陳菊向新政府提出兩項財政訴求:第一,公平分配北高兩市的勞健保費補助;第二,盡速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擴大地方財源。她說,中央政府對北高勞健保費欠款補助差很大,從2007到2014年間,中央補助北市325億,高市僅36億。而同一期間,台北市還款398億,高雄雖然財政困難,也自籌還款339億,她任內總共還款446億,中央聲稱高雄尚欠款270億,若北高補助同額,高雄早已還清欠款。
 
陳菊說,中央對北高勞健保欠款補助的不公,主要是因為馬總統將原本同等補助50%的原則,改為「只補助非設籍勞工」獨厚台北市,高雄多為在地勞工,補助縮水。然而「非設籍」補助原則只適用2000至2012年之間,修法後,中央表面上全額負擔勞健保費用,卻從地方補助款回扣,高雄比台北多扣42億元。新政府必須正視「非設籍」補助原則的不公平,只有北高同額補助勞健保費才公平。
 
其次,縣市合併後,高雄市面積擴大為18倍,人口增加124萬。但合併至今,中央對大高雄的補助減少了818億,違背合併後財源只增不減的承諾,針對財劃法,高雄市一貫的訴求是,盼中央提高統籌分配稅款財源中的所得稅收入提撥比例,釋出更多的財源給地方,也期盼新政府能跟地方對話,重新檢討相關的制度,才能讓全國各區域均衡發展。
 
開拓經濟創造就業部分,陳菊說,隨著全球貿易版圖的變化,市府積極對國內外企業招商,以2015年來說,高雄市新增投資廠商52家,投資新台幣312億元,創造5,129個就業機會。為獎勵投資,制定「高雄市促進產業發展自治條例」,已核准通過研發獎勵、投資補助17案,帶動投資金額59億元,創造就業機會2,336人。另一方面,鼓勵新興產業來高雄,「緯創資通」在高雄設立研發中心;以雲端新創為主的「和沛科技」,也將進駐高雄軟體科技園區。
 
在傳統產業方面,漢翔航空工業岡山廠已經動土,未來將開發生產新一代綠能引擎機匣;駐龍精密機械為爭取更多國際飛機製造商的訂單,將興建二期廠房;穎明工業也擴大投資,將原舊廠區改建為營運中心。國際合作方面,積極媒合高雄與日本企業合作,促成日本講談社與智崴資訊科技成立合資公司;日月光與日本TDK株式會社成立日月暘電子,而日本液晶用偏光板保護膜大廠「藤森工業株式會社」旗下的台灣賽諾世在高雄科學園區設廠;台灣日東電工也在前鎮加工區新建廠房。
 
陳菊表示,服務業也有重大投資,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將於5月份開幕,為高雄的消費市場增添新亮點。「高雄首選」、「高雄海味」是市府積極打造的農漁經濟雙品牌,除建立水產品產地標章,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打開國內通路;更透過海內外參展開拓國際市場,累積訂單超過10億元。農展品則成功打入中東、加拿大、上海、日本等市場總計,2015年海外拓銷總額達1億6千萬元。
 
在產業轉型升級和積極招商、鼓勵新興產業下,失業率持續降低,陳菊說,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高雄市2015年失業率3.8%,比2014年下降0.1%,為16年來新低點。整體勞動情勢持續好轉,與2014年比較,勞動力增加了1萬5千人、就業人口增加1萬6千人、失業人口減少1千人,勞工保險投保人數增加1萬2千人,顯示高雄市的就業環境在持續進步當中。
 
有關教育和社會關懷,陳菊說,隨著產業的轉型,必須儲備更多的人才,市府開設了47個產學合作專班,讓人才培育更貼近產業的需求。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辦理235次國際交流活動。高雄擁有全國第二多的新住民,正在進行新住民的二代培力,強化中文與母語的學習。並且,利用閒置校舍,來做社區大學、實驗教育、樂齡學習、托育、弱勢照護的據點,讓資源能夠更有效的整合。
 
關懷各種弱勢族群,在縣市合併後新增了216個社會福利據點,其中原高雄縣有134個、在原高雄市有82個,總計全高雄共有651個社福據點,對於老人的照顧,目前有311個服務據點,照顧下一代,有147個兒少福利據點,身障朋友則有72個身障機構及5個輔具資源中心,也提供新住民和遇急難朋友必要服務和照顧,希望各個族群在高雄都能獲得妥善照顧。
 
另外,針對登革熱,2016年將推動「登革熱整合式醫療」,以降低感染及死亡的風險。內容包括基層診所普設快篩檢驗,30分鐘內診斷通報、建立基層診所病情追蹤制度、設立登革熱醫療分級及分流制度,及推動登革熱照護衛教。另一方面,積極向中央爭取成立國家級熱帶疾病研究中心,同時成立「登革熱研究中心」,研發有效的防疫方法,以徹底解決登革熱問題。
 
針對2016年1月寒流造成養殖漁業重大損失,市府已向中央爭取救助金額超過1.8億,也展延申請救助金期限6個月。海洋局亦著手修訂「高雄市陸上魚塭養殖漁業登記管理自治條例」,全力協助取得養殖登記證,以利申請現金救助。有感於2月6日美濃地震,暴露了建築物的安全問題,市府動用第二預備金展開老舊建築體檢,補助921地震以前興建完成的6層樓以上住宅大樓進行耐震能力評估,目前受理申請中,預定5月底完成所有案件的評估結果。
 
藝文觀光方面,陳菊說,駁二的「in89電影院」,成為全台唯一由碼頭倉庫改造的、也是離海港最近的電影院。市圖總館曾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質獎的肯定,2015年更成為「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的榜首。旗山車站已經整修完成,讓民眾重溫舊日的糖鐵時光,成為文資活化的典範,也在駁二的蓬萊B7、B8倉庫,打造全台第一座鐵道模型博物館,預計2016年暑假開館,2015年共吸引806萬觀光人次來高雄住宿,較前年增加37萬人次。
 
陳菊接著說明各區重大建設,她說,高雄各區皆有特色,魅力山城部分,那瑪夏的瑪星哈蘭人行景觀橋2015年底已經完工啟用,市府也爭取到1億2千萬用來改善那瑪夏區民生至青山道路,以及改建桃源區的龍橋,分別將在2016年和2017年完工。為解決旗山的淹水問題,市府已完成溪洲排水和五號排水抽水站,預計再投入7億元整治第五號排水。
 
而北高雄生活大區,市府整治水岸風光,茄萣海岸的營造已完成第一、二期,離岸潛堤工法養灘完成的沙灘更為安全,並已籌措3.5億元辦理第三期工程,目標2018年完工。另開闢茄萣公12濕地公園、興達港漁業特定區內的公園預定地,預計5月完成,彌陀公1公園2016年1月完工,並改善阿公店水庫周邊景觀工程,也預計在2017年於小崗山風景區打造南部第一座天空步道,成為新的觀光亮點。更進一步提升北高雄排水整治工程,拓寬岡山的縣道186線等路段,均衡城鄉建設。
 
針對南高雄,為改善觀音山風景區設施,市府投入近6千萬元新建公廁、改善橋樑、整建休憩設施,2015年底已經完工。為提升澄清湖觀光效益,2016年將改建淡水館為遊客中心及文史館,改善周邊環境。市府已爭取到7億3千萬開闢大寮和發產業園區的聯外道路,讓物流和員工進出更加方便。同時,也積極補強針對耐震係數不足的老舊校舍,打造曹公圳的親水環境、興建滯洪池,開發為潛力的新都心。
 
有關核心都會區部分,陳菊說,除陸續完成展開校舍改建及新建,重要的污水下水建設,都會區的第四期已陸續完工,接下來將投入37億元辦理第五期的分支管與用戶接管,逐步提升接管率。重視第一殯儀館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質,並投入1.36億元汰換10座火化爐和空污防制設備,2016年2月完工,市府也規劃打通十全一路與覺民路,並整建高雄果菜市場,預計2018年完工,希望讓各區全面建設,均衡發展。
 
 
陳菊說,高雄有許多歷史包袱,長期承受資源分配不公的委屈,但從未洩氣與放棄,新政局是高雄翻轉的契機,未來將以「高雄翻轉」為使命,感謝輔會與市民共同擔下高雄向前的任務,市政府團隊將與新政府密切溝通,做更全面的對話,盼落實財政正義、轉型產業成低汙染的綠色經濟、打造安全宜居高雄,爭取高雄下階段發展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