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城市!持續推動港埠重大建設,有效提升台灣國際商港整體競爭力
為加強我國整體港埠建設,國發會前於2012年9月,協助行政院審議核定交通部陳報的「台灣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2012-2016年)」,主要將包括西部軸線之基隆、台北、台中、安平、高雄港,以及東部軸線之蘇澳、花蓮港等7個國際商港未來五年規劃執行的實質建設計畫整合納入,總經費達646.05億元,主要建設項目包括:
一、基隆港:辦理東岸聯外道路及西岸客運專區等工程。
二、台北港:辦理航道迴船池水域加深及物流倉儲區圍堤造地等工程。
三、台中港:興建工業專業區(II)公共設施及整治北側淤沙區,並依中部地區產業與觀光發展需求,規劃興建3座散雜貨與1座客貨碼頭及公共倉儲等營運設施。
四、高雄港:辦理洲際貨櫃中心第2期、客運專區及南星土地開發等計畫,並興建聯外高架道路及改建第115至117號碼頭等。
五、花蓮、安平及蘇澳等港:辦理防波堤、航道及港區道路等基礎設施維護工程,以確保航行及港埠作業安全。
各項建設在政府相關單位結合民間資源的積極推動下,已陸續展現成果。以我國最大的國際商港及重要樞紐港高雄港為例,目前已完成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工程計畫,並以BOT方式興建4座水深達負16公尺、總長度達1,500公尺貨櫃碼頭及75公頃貨櫃基地,可提供13,000TEU級的貨櫃船泊靠,每年增加約300萬TEU以上的貨櫃裝卸能量。
另為滿足高雄港未來發展需求,並配合高雄煉油廠遷廠計畫,交通部已自2011年起著手積極推動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工程計畫,規劃填築422.5公頃新生地,興建石化油品儲運中心及新式貨櫃基地,預計至2019年完成。此外,亦積極推動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南星土地開發、客運專區等計畫,期能擴增港埠碼頭與後線場地服務能量,滿足未來高雄港營運需求,有效提升高雄港聯外運輸效率及經營效率,奠定其作為亞太樞紐港之契機。
過去我國港埠以地理區位優勢、完善港埠設施及低廉港埠成本為主要競爭策略,惟面對大陸港口崛起,國內產業轉型等因素影響,我國各國際商港整體營運量成長趨緩。為扭轉情勢,已將港埠價值取向,採突破過去以貨量為導向的傳統港埠觀念,改為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轉換門戶(Value Hub)。展望未來,為因應全球海運市場船舶大型化、航線軸心化及全球物流網路化等趨勢,政府將持續採取「對內協調分工,對外統合競爭」經營模式,強化港口間產業供應鏈的合作,以發揮台灣在全球供應鏈重要結點之功能,並加速改善各港軟硬體設施及聯外運輸系統,推動以自由貿易港區為導向的港埠政策,以營造優質之產業經營環境,有效提升台灣國際商港整體競爭力,並使我國港口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