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大潮州人工湖,2014年底可完工。(圖:屏東縣政府)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域情報
2013年3月29日大潮州人工湖,2014年底可完工。(圖:屏東縣政府)
新聞摘要
  • 地下水位將提升5公尺,將可解決林邊、佳冬地層下陷問題。
【MyGoNews廖賢龍/台北報導】屏東縣政府經過多年規劃、評估的大潮州人工湖,2013年3月29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該工程具治水、養水及觀光效益的重大建設推動,更是國內首座地下水補注湖的設置工程。
 
大潮州人工湖開發基地位處來義、萬巒與新埤鄉交界,佔地300公頃,將分成疏水、取水、湖區、固床等工程進行,總工程費14億元,第一期58公頃,預定2014年底完工,這是縣府團隊繼推動養水種電、萬年溪整治計劃後,縣內另一項重大政策建設。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過去的屏東平原蘊藏豐沛的地下水源,可是隨著養殖業超用地下水,已引發沿海地區地層嚴重下陷的副作用,雖然莫拉克風災後中央與地方投入大量經費改善易淹水地區,已獲得初步成果,但縣府提出的人工湖計畫,不僅兼具治水、養水及觀光效益,更是最節能的水資源政策,相較高消耗能源進行海水淡化、水的逆滲透回收來取得水資源,可說是三贏策略,大潮州人工湖成功案例將成為國內水資源利用的選項。。 
 
縣長曹啟鴻指出,環境氣候變遷,其他縣市已陸續出現缺水危機,人工湖開發基地附近,過去被稱為「畚箕湖」,是週邊河流彙聚之處,蘊藏大量地下水,但隨時代的開發已阻斷涵養水資源的功能,人工湖的設置就是要回復歷史的原貌,喚回河川的記憶,將豐水期的溪水留下來,涵養地下水層。 
 
負責工程推動的縣府水利處長謝勝信簡報指出,縣府從1999年起就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執行「推動屏東縣地層下陷防治工作計畫」及「屏東平設置補注湖可行性評估計畫」,選定林邊溪上游建置人工地下水補注湖兼滯洪池,預估日取水量1000萬噸,年取水量1.5億噸,特別是人工湖採用國內首度出現的彎道側向取水工法,用自然彎道產生的離心力,將水砂分離,達到排砂效益,更減少後續的運砂處理成本。 
 
謝勝信強調,人工湖計畫攔截林邊溪暴雨期洪水及平時流量,經沈澱後補注地下水,待地下水位提高,預估10年後,每年可提供6000萬噸自然湧泉,且地下水位將提升5公尺,將可解決林邊、佳冬地層下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