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北市、台中市與高雄市認為公債法修正草案通過將無法推動重大公共建設
台北市長郝龍斌指出行政院版公債法修正草案是「雨天收傘」、「懲罰模範生」,嚴重衝擊台北市財政及重大市政建設,影響國際城市競爭力。
郝龍斌特別於2012年11月23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國家財政必須要穩定,地方也一樣,行政院版公債法修正草案,完全沒跟台北市政府溝通,一舉削減了2,250億的舉債額度,將嚴重影響市政建設。他表示,該草案若通過,現有舉債數將超出法定額度288億,市府因此就要被迫全面檢討、考量預算分配。他感嘆,此舉對為對抗經濟不景氣、努力拚經濟、拚就業的台北市政府來說,就像「雨天收傘」,造成臺北市財政的嚴重缺口,讓人措手不及。
台北市副市長丁庭宇補充,22日他代表列席參加行政院會時,即強烈建議行政院應撤回此草案版本再研議,但並未為陳冲院長接受。他表示,將台北市的舉債額度訂為歲入的2至2.5倍,約為3,400億至4,200億,如此才符合臺北市的經濟實力。
徐中雄說明,財政部的公債法草案,六都(包括桃園)能舉債的大餅有9630億元(總債限比率占GDP7.25%),扣掉六都過去的債務計4986億餘元,已經吃掉一大半的餅,剩下不到一半的餅4644億元再分給六都。台中市是五都「咬最小口的」,只吃了6.7%。而現在的公債法草案,北、高兩市還是咬最大口,累計債務分別可吃27.8%約2680億元、27.42%約2640億元,新北市分得12.82%约1234億元,台中市「只咬到一小口」分得11.38%約1096億元。
徐中雄說,台中市要推台中市的版本,也就是比照過去北、高兩市的舉債空間,債限總額不超過本預算的250%,這樣市府的舉債空間可達二千多億元,前五年訂落日條款,舉債上限不超過本預算的25%,讓台中市有「空間」。
高雄市政府則發出嚴正聲明,舉債上限並未如財政部所言增加,反而是減少137億。另外,草案也顯現嚴重重北輕南的情況,呼籲中央政府應予調整。
高市府指出,縣市合併後,大高雄市的舉債上限,應併計原高雄市及原高雄縣之債限,所以剩餘舉債空間為671億 元,並非財政部公布之361億元,故在新版公債法草案中,高雄市舉債空間足足減少137億元,僅餘591億元,將嚴重影響未來建設。
高市府指出,縣市合併後,高雄市土地面積為6都之最,比台北市大了10倍,人口數也是6都第二多,在中央補助未增加的情況下,更需要足夠且合理的舉債空間以完成各項重大基礎 建設。現在債限縮減,可能再3~4年就無法舉借。
高雄市長陳菊今表示,行政院通過的新版公債法修正草案,缺乏區域公平、財政正義,縣市合併後,市府為弭平城鄉差距,投入的交通、治水等重大建設預算就超過500億元,但政院版的公債法草案顯然並無回應地方期待,市府運作將面臨重大困難與挑戰。
陳菊補充,高雄近年進行中的許多重大建設,需自籌高額預算,光捷運、鐵路地下化及攸關安全的排水防洪工程就超過500億元,未來,地方政府的運作將遭受更大的困難與挑戰,相關預算勢必受到排擠。她也呼籲高市籍立委,在行政院版本送達立法院審議時,務必為高雄據理力爭。
台南市長賴清德表示,雖然對計算基準仍未臻滿意,在國家整體財政困難的條件下,目前通過的分配比例已較過去合理,他表達接受的立場,但仍請中央能更重視台南市的建設發展。針對目前版本中設計有強制還債機制,每年須強制還本稅課收入的5%,又將中央統籌分配款納入稅課收入的計算,賴清德仍強調設算強制還本額度時,應將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予以扣除方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