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房屋統計2012年1至7月法拍件數,發現與去年同期減少3,671件,減幅達38.74%。
- 以五大都會區來看,法拍移轉棟數1至7月皆比去年同期減少42%以上,其中又以台北市減少77.81%最多。
台灣房屋智庫市場經理劉志雄表示,內政部統計處每月公布全台不動產交易資料,依照房屋登記移轉原因分為買賣、拍賣、繼承、贈與、其他,在「拍賣」移轉棟數方面,2012年1至7月全台僅5,806棟,較去年同期大減3,671棟,減幅38.74%,顯見房市在「奢持稅」重大衝擊下,只出現「量縮」格局,並未有太多房屋淪落法拍命運。以實務來看,法拍屋市場是落後指標,從銀行扣押到物件到流入法拍市場約需半年至一年的時間,然2012年1月至7月的拍賣移轉棟數就是反映去年下半年到年初的法拍市場溫度。
從全台法拍移轉棟數中發現,2012年1月共643棟,是自內政部公布統計以來,創下歷史新低紀錄,如果以月份觀察,1月年增率更衰退65.45%,另外,以五大都會區來看,法拍移轉棟數1至7月皆比去年同期減少42%以上,其中又以台北市減少77.81%最多。
劉志雄指出,法拍屋的鑑價是依據強制執行法第八十條中「拍賣不動產執行法院應命鑑定人就該不動產估定價格」規定執行,通常也會徵詢債權人及債務人對不動產鑑定之價額表示意見,如債權人及債務人不表意見時,經核定後為拍賣最低價額,大部分第一次法拍價格通常是低於市價,除非物件條件夠好,否則有興趣的投資人並不會立即出手,以力霸集團創辦人王又曾妻子王金世英位忠孝東路四段住宅為例,2009年曾經以2,693萬法拍,可惜最後無人投標以流標收場,2012年重新鑑價捲土重來,最後以5,640萬拍出,價格整整高出近3,000萬,顯示出雖然法拍屋供給量屢創新低,但只要有「質優」的物件,大家還是願意出高價搶標,也讓民眾更難在法拍市場撿「便宜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