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News蕭又安‧方暮晨/綜合報導】住宅大樓越蓋越高,一般而言樓層越高,價格也越高。而受到中國人傳統禁忌影響,一般印象對於「四樓」比較排斥或會做為議價理由,不過台灣房屋統計內政部2014年台北和高雄住宅大樓的成交資料發現,在高雄四樓確實是大樓交易的最低價,平均14.9萬,也比三樓的15.2萬低,而位處象徵「發」的八樓,則比九樓價格略高,顯示高雄的購屋族對樓層喜好確實受傳統禁忌影響;反觀台北市,四樓與上下樓層的價格差異不大,顯示都會區購屋族觀念較新,也較容易擺脫傳統迷思。
進一步觀察各樓層的交易均價變化,一般來說樓層越高,景觀越好,價格也越漂亮,若以每五層樓的平均價格計,台北市增幅最多的是21樓以上,比16-20樓多5.87%;而高雄市的大樓,二樓以上的價格逐樓遞增,每多五樓平均增加一到兩萬,其中也是21樓以上的增幅最高,達22.83%,顯示在大樓林立的都市,能「登高望遠」,樓層還是有其與眾不同的優勢。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依照統計數字來看,大樓中價格最高的是一樓,以台北市為例,一樓均價77萬,和二樓58.1萬,價差達18.9%,也比21樓以上均價的70.3萬還高,主要因為住宅大樓一樓有店面,尤其商業區身價更好。而二樓以上成交價以15樓行情最好,主要因為不少大樓的15樓就是頂樓,隱密性高,視野好,
價格也顯得比較高貴。
另外,一反樓高價格高的上揚曲線,11及12樓價格有略低於9樓的平均價格,張旭嵐說明,消防法規定,樓高超過50米以上的住宅大樓,需在45米左右的高度設有中繼水箱,常見在10-15樓之間,該樓層上下的隔音較差,也會有漏水疑慮,因此若要購買該層或上下樓層,可以爭取較多議價空間。